多所闻

目录

1 拼音

duō suǒ wén

2 英文参考

Tīnggōng BI19[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多所闻为经穴别名[1][2]。即听宫[2]。《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耳中多所闻二穴。”王冰注:“听宫穴也。”后《针灸聚英》等作听宫之别名[2]

穴位听宫
汉语拼音Tinggong
罗马拼音Tingkung
美国英译名Listening Palace
各国代号中国SI19
日本19
法国莫兰特氏IG18
富耶氏IG19
德国DÜ19
英国Si19
美国SI19

听宫为经穴名(Tīnggōng BI19)[3]。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听多闻、窗笼。属手太阳小肠经[3]。听宫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3][4]。听指听闻,宫即宫室,此指耳窍,此穴在耳部,有通耳窃之功,故名听宫[4]。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外耳道炎,耳源性眩晕,聋哑,神经性耳聋,中耳炎,耳痛,齿痛,癜狂,痫证,瘛疭,耳齿痛,音哑,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失音症等。

4 别名

听多闻[5],多所闻(《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窗笼(《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马莳注)。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官,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针灸甲乙经》:听宫,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6 特异性

听宫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

7 穴名解

听指听闻,宫即宫室,此指耳窍,此穴在耳部,有通耳窃之功,故名听宫[5]

听,聆也。宫,《说文》:“宫,室也。”《尔雅·释乐》:“宫,中也。”又有围、屏之意。一说本穴与耳门同位,闭口取之,则刺入者浅,故名“耳门”;开口取之,则刺入者深,故名“听宫”,喻犹达于深宫后庭也。[5]

8 所属部位

[6]

9 听宫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听宫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7][8]

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即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在耳门与听会之间,张口取穴[8]

听宫穴位于耳屏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医学入门》)[8]

一说听宫穴“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针灸甲乙经》)。

听宫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听宫穴的位置

听宫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听宫穴的位置(肌肉)

听宫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耳和髎、耳门、听宫、听会俱在耳前,4穴名异,功能略同,且相挨切近[8]。而耳门、听宫两穴,同存一窠,表面虽可强分,穴底终归一窠[8]。若依浅为耳门,深为听宫之说,辨别穴位,较为简捷[8]。况两穴治病,又复略同,似乎无须分丝披缕[8]。一而二可,二而一,亦无不可[8]。按方书多载听会开口取之[8]。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8]。针入四分,灸三壮。和髎,刺三分,灸三壮[8]。云穴下有动脉,若三穴直列,则俱有动脉,若开口取和髎,则和髎穴下反无动脉,而穴隙稍移前矣[8]

正坐或仰卧位,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即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在耳门与听会之间。张口取穴[8]

正坐或仰卧位,微张口,于耳屏前缘与下颌小头后缘之间凹陷处取穴;或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在耳门与听会之间取穴[9]

11 穴位解剖

听宫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分布着面神经分支及耳颞神经。皮肤薄,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耳颞神经外,还有颞浅动、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外耳道软骨处,深刺可达第一、二颈椎体前缘之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9]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外耳道软骨[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和颞浅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的分支分布[9]

布有面神经分支及耳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9]

12 听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听宫穴有聪耳开窍的作用。

听宫穴有宣耳窍、宁神志作用[9]

听宫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交会穴,三条经脉均入耳中,故本穴为治疗耳疾的主穴[9]

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互为表里,心主神明,故听宫穴可治疗神志病[9]

听宫穴有清头聪耳作用[9]

13 主治病症

听宫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外耳道炎,耳源性眩晕,聋哑,神经性耳聋,中耳炎,耳痛,齿痛,癜狂,痫证,瘛疭,耳齿痛,音哑,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失音症等。

听宫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癜狂痫[9]

听宫穴主要用于耳部疾患:如耳聋、耳鸣、聤耳、耳齿痛、音哑、癫狂[9]

现代又多用听宫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外耳道炎、耳源性眩晕等[9]

听宫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聋哑,癫狂,齿痛;以及神经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等[9]

听宫穴主治耳聋,耳鸣,聤耳,耳痛,牙痛;癫狂,痫证,瘛疭[9]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失音症;

其它:聋哑。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张口直刺0.5~0.8寸[9]

直刺0.3~1寸[9]

张口,直刺0.5~1寸[9][9],局部有酸胀感[9],可扩散至耳周部和半侧脸部[9],有时有鼓膜向外鼓胀感[9]

注意:不能深刺,以免伤及颈内动、静脉[9]

14.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不宜直接灸[9]

15 配伍

听宫配听会、翳风、会宗治耳聋气闭[9]

听宫配中渚治聋哑[9]

听宫配翳风、外关,有聪耳开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听宫配听会、翳风,治耳聋、耳鸣[9]

听宫配耳门、外关、翳风、中渚,治聤耳[9]

听宫配听会、耳门、合谷、下关、颊车,治颞颌关节炎[9]

配下关、合谷治下颌关节炎[9]

听宫配颊车、合谷,有清泻阳明之热的作用,主治牙龈炎,齿痛。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癫疾,狂,瘛疭,眩仆癫疾,喑不能言,羊鸣沫出,听宫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耳聋。

《针灸大成》:主失音,癫疾,心腹满,聤耳,耳聋如物填塞无闻,耳中嘈嘈𢙐𢙐蝉鸣。

《循经考穴编》:主耳虚鸣痒,或闭塞无闻,或耳出清汁。

17 研究进展

17.1 治疗神经性耳聋

针刺听宫对治疗感觉神经性耳聋有一定疗效[9]。实验表明,实验性动物的耳聋,针刺“听宫”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耳蜗毛细胞损伤情况,发现针刺“听官”组,其损伤曲线在第二回显着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证明针刺能改善耳蜗微循环及毛细血管营养供应,故能阻止毛细血管坏死[9]。耳蜗电位的变化,也证明针刺组可使部分患者耳蜗电位加大,提示耳蜗功能增高[9]

17.2 治疗颞颌关节炎

取患侧听宫穴,将生理盐水1 mL与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混合,共2 mL,张口注射。每隔4d治疗一次[9]

17.3 治疗三叉神经痛

针刺听宫,留针1至数小时,治疗63例,效果好。

17.4 治疗面痛

电针听宫、听会、翳风,用连续波。

17.5 治疗外耳道炎

用激光直接照射耳腔10分钟,听宫、听会各照射5分钟。

17.6 治疗耳聋

突发性耳聋,先以右手拇指尖按压患侧听宫、翳风,使患者有痠麻感,然后再针刺听宫、翳风。

17.7 对内耳的调节

据报道针刺听宫穴,对实验性动物的耳聋对对照组比较,观察耳蜗毛细胞损伤情况,发现针刺组其损伤曲线在第二回,显著减轻,证明针刺能改善实验动物、耳蜗微循环及毛细胞营养供应,能减轻毛细胞坏死。又通过耳蜗电位变化,发现针刺组可使部分耳蜗电位增高,提示耳蜗功能有改善。

弱刺激针刺听宫,可使噪音性耳聋动物皮层听中枢诱发电位波增高,耳蜗血流量增加,损伤耳蜗毛细胞逐趋复原。而强刺激效应恰相反[9]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听宫、涌泉可使正常豚鼠皮层听中枢引起以兴奋为主的即时性改变,但对耳蜗微音电位无影响[9][9]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3.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5.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7.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3.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2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