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在上咽后瓣法

目录

1 手术名称

蒂在上法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

2 别名

蒂在上咽后瓣法

3 分类

口腔科/腭裂修复术/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

4 ICD编码

27.6211

5 概述

蒂在上法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用于腭裂的修复治疗。

6 咽部解剖

(图10.10.10.1-1~10.10.10.1-3)。

7 适应症

蒂在上法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适用于:

1.软腭过短,腭咽闭合不全者。

2.先天性软腭短小,悬雍垂缺失。

3.软腭愈合后形成较多的瘢痕组织,或软腭瘫痪,不能作正常功能活动时。

4.软腭裂孔无法用其他方法关闭时。

8 禁忌症

1.咽部有明显炎症、咽后壁充血、肿胀者应暂缓手术,待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考虑手术。

2.有贫血、上呼吸道感染、耳鼻道炎症及扁桃体Ⅲ度肿大的病例,尤其是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病例,均应经有关科室检查和处理后才能手术。

9 术前准备

应在术前制作好腭护板,并试戴1~2d后,使之习惯进食。其后缘过长者应磨去,以防止引起恶心呕吐。

术前2d开始用0.25%氯霉素滴鼻,每日4次。

备血150~200ml。

成年病人术前1~2d需做口腔洁治,并经常含漱朵贝尔液。

术前1h,皮下注射适量阿托品。

手术晨禁食,手术推迟较晚进行的病儿,可在术前4h服用糖水200ml左右。

10 麻醉和体位

为了手术操作的方便,应该选择从口腔作气管内插管全麻。

采用气管内插管乙醚或安氟醚麻醉,最好为鼻腔插管,或插管给氧,静脉复合麻醉。麻醉不宜过深,应使麻醉全过程中能保持咳嗽反射。硬软腭局部均可注射0.25%~0.5%普鲁卡因少量,以加强麻醉效果,减少局部出血。垫肩,保持头后仰位,插管上连接的麻醉管偏向一侧,麻醉师居于侧方,有利于术者操作。

11 手术步骤

11.1 1.瓣的设计

组织瓣的大小以能与软腭相接触,张力不大,而且创面可以瓦合式缝合为宜。一般组织瓣宽1.5~2cm,长4~6cm,成人约6cm×2cm,小儿可根据情况酌减。瓣的蒂部应适当宽些,以保证组织瓣有充足的血液循环。瓣的蒂部位置,一般应做在相当于第一颈椎或软腭水平(图10.10.10.1-4)。

11.2 2.局部麻醉

用含有肾上腺素的0.5%普鲁卡因液少许,在设计的组织瓣处于椎前筋膜浅面作浸润麻醉,以利于组织瓣的剥离和止血。

11.3 3.瓣的切取

沿所设计组织瓣的边缘切开,切口深达颈椎前筋膜浅面,即切穿咽后壁黏膜、咽筋膜及咽上缩肌。用剥离器沿咽上缩肌与颈椎前筋膜之间小心剥离,形成咽后黏膜肌肉瓣(图10.10.10.1-5),继以肾上腺素纱条压迫止血。咽后壁伤口经适当潜行分离后,直接拉拢缝合;或两侧向中间拉拢一部分,固定在相当的位置上,以缩小创面。

11.4 4.瓣的转移

先在软腭裂隙两侧鼻腔黏膜上各作一长约2cm,宽约1cm,蒂在软腭后缘的鼻腔黏膜舌形瓣(此时可用缝线牵拉软腭,以显露其鼻腔面),将该两个舌形瓣翻转向口腔,组织面朝上,在中线缝合两舌形瓣,然后将咽后壁瓣转移覆盖在舌形瓣的组织面上,作瓦合式缝合(图10.10.10.1-6),完成蒂在上的咽后壁瓣移植。另外,也可不在软腭上翻舌形瓣,而将咽后壁瓣直接与软腭裂隙鼻腔侧创缘缝合(图10.10.10.1-7),再缝合软腭肌层及口腔侧黏膜(图10.10.10.1-8,10.10.10.1-9)。

11.5 5.其他手术步骤与腭裂两大瓣法相同。

12 术中注意要点

1.咽后壁瓣的宽度与手术效果有直接关系,如太狭小就不能得到完善的“腭咽闭合”;如太宽则可造成鼻咽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呼吸困难或无鼻音的发音等缺点。因此,瓣的宽度在术中设计时应引起重视。一般儿童瓣的宽度为1.5cm,成人约为2cm。

2.咽后壁瓣蒂的位置与发音有关,在术中设计时,对蒂上法的咽后壁的蒂应在第一颈椎或软腭平面,这样瓣收缩时上提软腭,腭咽闭合部位与腭帆提肌收缩在同一水平,使发音效果较好。

3.咽侧壁的深层有颈内动脉等大血管通过,在关闭咽后壁伤口做潜行分离时,不要涉及咽侧壁,以免损伤大血管。

13 术后处理

蒂在上法咽后壁组织瓣修复术术后全身注射抗生素、鼻腔滴注呋喃西林麻黄麻黄素合剂以控制感染,其他无特殊处理。缝线可不必拆除,任其自行脱落。

14 并发症

感染后可导致咽后壁瓣坏死脱落。

临床上有时可见咽后壁瓣萎缩变细,偶有不适及异物感。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