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丸

目录

1 拼音

dì gǔ pí wán

2 《圣济总录》卷一二○:地骨皮丸

2.1 处方

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2.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2.4 用法用量

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3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地骨皮丸

3.1 处方

地骨皮1两半,白槟榔(煨,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茯神(去木)1两,百合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熟干地黄(焙)2两,赤芍药2两。

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黄耆汤送下,日3次。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4 《奇效良方》卷六十:地骨皮丸

4.1 处方

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4.2 制法

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4.3 功能主治

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4.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噙化。

4.5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

5 《普济方》卷三八三:地骨皮丸

5.1 处方

地骨皮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木香1分,赤芍药1分,猪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参(研)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郁李仁(炒,研)1两1分。

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5.3 功能主治

小儿疳泻不定,黄瘦不思食。

5.4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温汤送下。微利即止。

5.5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三

6 《圣惠》卷四十一:地骨皮丸

6.1 处方

地骨皮5两,生干地黄5两,牛膝3两(去苗),覆盆子3两,黄耆3两(锉),五味子3两,桃仁4两(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菟丝子4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蒺藜子4两(微炒去刺)。

6.2 制法

上为末,下桃仁,搅使相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益气血,乌髭发,坚牙齿,益筋力。主

6.4 用法用量

本方能令髭发终身不白,但黑润而巳;黄者经六十日变黑;已白者服百日如漆。

6.5 注意

忌食蒜、牛肉、生葱、萝卜等。

6.6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一

7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7.1 组成

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7.2 主治

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7.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惠》卷八十七

8.1 组成

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8.2 主治

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8.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9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9.1 组成

地骨皮6两,牛膝6两,菟丝子(焙)6两,枳壳(去瓤,麸炒)6两,远志(去心)6两,熟干地黄6两。

9.2 功效

补血气。

9.3 主治

风湿。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使酒浸3日,焙干为末,用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