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骨嵴内1/3脑膜瘤切除术

目录

1 拼音

dié gǔ jí nèi 1/3nǎo mó liú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resection of meningioma of inner third of the sphenoidal ridge

3 手术名称

蝶骨嵴内1/3脑膜瘤切除术

4 分类

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

5 ICD编码

01.5114

6 概述

蝶骨嵴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4%。按发生部位,蝶骨嵴脑膜瘤分为内1/3(前床突)、中1/3(蝶骨小翼)与外1/3(蝶骨大翼)三类。临床上则一般分为外侧型(图4.3.3.6.2-0-1)与内侧型(图4.3.3.6.2-0-2)两类。肿瘤多为一侧性,个别为两侧性。肿瘤巨大者,可占据蝶骨嵴之全长。有的经鞍上区向对侧蝶骨嵴伸延(图4.3.3.6.2-0-3)。蝶骨嵴是颅前窝与颅中窝的分界。原发于蝶骨嵴的脑膜瘤可同时向颅前窝和颅中窝发展,而以向颅中窝生长者多见,有时侵犯海绵窦(图4.3.3.6.2-0-4)。

外侧型与内侧型脑膜瘤各具有解剖、病理与临床特点

外侧型:肿瘤为球形、扁平形或二者之混合形。瘤体向外侧裂生长,并嵌入额叶的外侧与底面,颞叶的前部与底部。临床常引起癫痫、对侧轻度中枢性面瘫与肢体瘫痪。肿瘤压迫外侧裂附近的静脉,侧裂池脑脊液循环受阻,加上肿瘤占位,可由此引起颅内压增高。肿瘤在侧裂深部常与大脑中动脉干或主要分支粘连或包围动脉支。此部位肿瘤,尤其是扁平形者,经常伴有颅骨增生,蝶骨大翼骨质增生时,颞窝呈现骨性隆起,蝶骨嵴外侧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可伸入肿瘤基底。骨质增生范围可达眼眶顶部与后外侧壁,使该处骨质显著增厚,眼眶容积缩小,加之肿瘤向眼眶内生长,因此发生该侧眼球突出,并以一侧性、无痛性眼球突出为特点。肿瘤向内侧发展时,可累及眶上裂。

内侧型:起源于前床突与小翼内侧,肿瘤多为球形,毗邻为视神经、嗅神经、视交叉、眶上裂、颈内动脉的床突上段、分叉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水平段、后交通动脉与海绵窦。有时肿瘤破坏眶上裂,向眼眶内生长,引起眼球突出和视力障碍。肿瘤向鞍上区及后上发展时,尚可引起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图4.3.3.6.2-0-5A~C,4.3.3.6.2-0-6A~C)

蝶骨嵴脑膜瘤的血运非常丰富,有时不亚于血管性肿瘤。肿瘤的血液供应来源:一部分通过硬脑膜由肿瘤基底进入瘤体,尤其是外侧型者。一部分由邻近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发出的肿瘤营养支供血,但所占比例较小。内侧型的供血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即眼动脉和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脑膜支,术前几乎无法栓塞。中、外侧型的供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系统,特别是脑膜中动脉,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但头皮供血减少有时会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外侧型者一般不存在特殊困难,但内侧型的巨大肿瘤,由于位置很深,肿瘤可累及视神经、视交叉,并有时将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包围,肿瘤血运又特别丰富,加上颅内压增高等不利因素,所以手术全切相当困难,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难点之一。手术中有伤及主要动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可能伤及第2、3、4、5、6颅神经与脑组织,引起上述颅神经障碍、失语与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率较高。因此,过去对于这类内侧型脑膜瘤有人主张只做姑息性减压手术。随着麻醉方法与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根治此类复杂的肿瘤提供了条件。

手术处理蝶骨嵴脑膜瘤的要求:①术前根据肿瘤供血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肿瘤术前栓塞或结扎颈外动脉,减少术中出血;②应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③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④适当扩大手术野显露;⑤采用先硬脑膜外分离,后硬脑膜内切除肿瘤的手术步骤,分别控制来自肿瘤基底与瘤体表面的供血,以减少切除肿瘤时出血;⑥仔细探明肿瘤与周围的邻属关系,再整个或分块切除肿瘤。对于包围重要神经和血管的肿瘤部分,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切忌盲目剜出肿瘤和片面强求全切;⑦注意保护脑组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7 适应症

蝶骨嵴内1/3脑膜瘤切除术适用于:

1.原发于前床突或蝶骨嵴内侧半的脑膜瘤。

2.肿瘤已向颅前窝、颅中窝与鞍上生长,或已长至对侧。

3.肿瘤已向眼眶内生长。

8 禁忌症

1.晚期病例,已呈衰竭状态者不适于手术。

2.双目失明且肿瘤已包围视神经、颈内动脉,并已向鞍上区生长至下丘脑,预计难以切除者,手术应慎重考虑。

9 术前准备

1.CT、MRI脑部检查,确定肿瘤大小、范围、侵犯颅骨情况及是否向眶内生长。

2.脑血管造影,应着重查明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关系,及肿瘤生长的范围。肿瘤很大,供血很丰富者,造影同时最好行肿瘤的术前栓塞。

3.做好充分的输血准备。

10 麻醉和体位

一般采用插管全麻。肿瘤血供丰富者,可将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0.64~11.97kPa(80~90mmHg)。取仰卧头高位,头部向健侧旋转45°左右,最好采用(Mayfield)三钉固定式头架,保持头位。

11 手术步骤

11.1 1.切口

采用额部冠状切口或跨中线的半冠状切口。肿瘤侧的切口稍偏向后,切口止于颧弓后上方(图4.3.3.6.2-1A)。皮瓣向额部翻转。

11.2 2.额颞骨瓣开颅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设计开颅骨瓣的大小,一般应比翼点开颅的骨瓣大些。肿瘤较小者,可采用外侧额下入路。肿瘤向内生长过中线者,于前额部矢状窦两侧、额骨颧突后、冠状缝前及颞窝后部各个点各钻1孔,将各孔相连形成一大骨瓣,翻向颞侧(图4.3.3.6.2-1A)。开颅后,先由硬脑膜外处理。

11.3 3.硬脑膜外剥离

手术操作与处理蝶骨嵴中1/3与外1/3脑膜瘤相似,但需要沿蝶骨嵴由外向内,一面用吸引器头自骨面分离,一面电凝骨面与硬脑膜上的出血点,分离出肿瘤之底面,达到露出小翼内侧部与前床突为止。此时,肿瘤底面之硬脑膜已完全脱离骨面,仔细用电凝与骨蜡止血(图4.3.3.6.2-1B)。

11.4 4.硬脑膜切开探查与切除肿瘤

瓣状切开硬脑膜,翻向中线。用脑压板沿蝶骨嵴将额叶抬起,显露位于蝶骨嵴内侧的肿瘤(图4.3.3.6.2-2)。切断进入瘤体的供应血管,将瘤体向外轻轻牵拉,看清位于肿瘤内侧的视神经与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一般,肿瘤与神经血管之间尚有蛛网膜相隔,可以分开。继之在肿瘤基底外侧部的外围切(剪)开硬脑膜,并继续向前,转向内侧切开,同时将肿瘤向外牵引(图4.3.3.6.2-3)。将肿瘤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脱离,最后切断前床突的肿瘤基底附着点,即可将肿瘤连同基底硬脑膜一并摘除(图4.3.3.6.2-4)。

11.5 5.较大肿瘤处理方法

肿瘤较大,或已将视神经、颈内动脉包围,用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切除,可先分块大部切除肿瘤主体,使其基底自蝶骨嵴脱离。剩余的包围神经血管的一部分瘤组织,改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方法是首先看清局部解剖关系,沿视神经与颈内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的走行,由其远端向近端追索。有时,可先发现床突上段颈内动脉,可沿主干向远端分离。在神经与动脉之外,用小刀切开肿瘤,并小块小块地切除瘤组织,直至神经和动脉游离、解脱出来,最后将残余肿瘤全切。如遇肿瘤组织硬韧,并且与神经血管粘连非常紧密难以分解时,绝不能强行分离与牵拉肿瘤组织,以避免损伤视神经与颈内动脉。此时宁可留下这一小部分瘤组织。残留于蝶骨嵴、小翼部位的肿瘤组织以电凝处理。肿瘤生长入眶内者,由眶顶进入眶内手术切除。

11.6 6.关闭伤口

冲洗瘤床,仔细止血,缝合与修补硬脑膜。如止血彻底,瘤床可不置引流。硬膜外应置引流管。

12 术中注意要点

1.在游离、切除肿瘤内侧面时,要避免撕破颈内动脉及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主干,以防发生大出血。在颈内动脉附近不能过多操作,避免诱发严重的动脉痉挛与栓塞,以致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造成偏瘫和死亡。

2.游离肿瘤内侧面时,勿损伤视神经。

3.不能过度牵拉脑组织,尤其在鞍上区操作时,预防损伤垂体与下丘脑。

4.当术前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局限性狭窄时,提示该动脉已被肿瘤侵犯,不可强行剥离。但多数情况下,血管与其周围肿瘤之间有蛛网膜界面,可小心地尝试剥离肿瘤,力争在第一次手术时全切肿瘤。分离血管周围的肿瘤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穿通支。

13 术后处理

开颅术后有条件时,应进行ICU术后监护。无监护条件时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根据病情需要每15min~1h测量观察1次,并认真记录。若意识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转;如长时间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渐恶化,常表示颅内有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必要时应做CT扫描,一旦证实,应及时送手术室,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有严重脑水肿者,则应加强脱水治疗。开颅术中出血较多者,术后应注意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但输血、补液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呼吸道应保持通畅,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后应给予吸氧。

麻醉未清醒前应仰卧或侧卧。清醒后应予床头抬高20°~30°,以利于头部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反应。为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应定时翻身,这对瘫痪或昏迷病人尤为重要。

手术切口有引流者,术后24~48h内应严密观察引流量,敷料湿时应及时更换。拔除引流后,无菌切口一般无需再换药,直至拆线。但有感染征象或已感染切口,或有渗漏者应及时更换敷料。

术后24~48h一般不予饮食,以免呕吐。频繁呕吐可增加颅压,为术后一大禁忌。吞咽障碍病人,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昏迷或吞咽障碍短时间不能恢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置胃管鼻饲。

14 并发症

1.手术操作不当或止血不完善,术中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病人休克或术后并发颅内血肿。

2.误伤视神经及第3、4、6颅神经,可导致失明和眼球运动障碍。

3.牵拉脑组织过度或损伤下丘脑,可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偏瘫或高热与昏迷。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