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法

目录

1 拼音

diàn zhēn fǎ

2 注解

电针法指在毫针针刺的基础上,通过针体对机体导入不同性质的电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1]

关于电针的临床应用,国内早在1934年《针灸杂志》第一期上就有报道。但比较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其法是在腧穴上进针,得气后,于有关穴组(两穴为一组)上通以由电针机输出的脉冲电流,有双向脉冲电流(间歇振荡电流)、正弦波、方波等。其组合方式有连续波(其低于30赫的称疏波,高于30赫的称密波)、疏密波(疏波密波交替)、断续波(时断时续)、起伏波(脉冲幅度呈周期变化)、锯齿波(起伏如锯齿状)等[1]

一般使用连续波时,病人感觉较舒适,但易出现电适应现象。疏密波不易产生电适应,但病人局部常觉不适。断续波更不易产生电适应,兴奋作用较强。起伏波、锯齿波较为柔和,且易耐受,所用频率多为1~100次/秒,少数达1000次/秒以上。通电时,电量应由小到大,以病人感到舒适或能耐受为宜。切忌忽大忽小,时有时无,引起患者不安或肌肉收缩,发生弯针、折针。一般每次通电20~30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完毕,应调节电钮至“O”位,关闭电源,除去导线,再行起针。胸背、上肢穴位使用电针时,不宜将同一对输出的二个电极分别跨接于身体两侧,有严重心脏病者或靠近延脑、脊髓部的穴位应慎用。电针治疗的范围,除一般针刺的适应症外,还可用作针刺麻醉、电针休克等[1]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