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蛇总管

目录

1 拼音

dà yè shé zǒng guǎn

2 唇形科植物显脉香茶菜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大叶蛇总管

大叶蛇总管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1]

2.1 别名

蓝花柴胡[1]

2.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显脉香茶菜Isodonnervosus (Hemsl.) Kudo的全草。分布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东、广西[1]

2.3 性味

微辛,苦,寒[1]

2.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1]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煎服:15~60g[1]

②治毒蛇咬伤,煎服并捣敷伤口周围;烧烫伤,脓疱疮,湿疹,皮肤瘙痒,煎水洗[1]

2.5 化学成分

全草含显脉香茶菜素(Nervosin)、新香茶菜素(Neorabdasin)、毛叶香茶菜丁素(Odonicin)、珍奇香茶菜素(Novelrabdasin)冬凌草甲、乙素、熊果酸等[1]

3 唇形科植物显脉香茶菜的全草·《*辞典》·大叶蛇总管

3.1 出处

《广西中草药》

3.2 拼音名

Dà Yè Shé Zǒnɡ Guǎn

3.3 别名

藿香(《南京民间药草》),山薄荷、铁菱角(《浙江中药资源名录》),蓝花柴胡(《广西中草药》)。

3.4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显脉香茶菜的全草。7~9月采收.

3.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方形,全株被毛。叶对生;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3~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有粗锯齿,基部渐狭,下延于叶柄;叶背有透明腺点,脉上有短柔毛。圆锥状豪伞花序,对生于叶腋或顶生于株端;苞片披针形;花紫色或淡红色,唇形;花萼钟状,有5齿和10条脉纹;花冠上唇反折,4裂,下唇作船形,基部狭;雄蕊4,2强;花柱2裂。小坚果宽倒卵形,褐色,有腺点,顶端有毛,外有宿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布

野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7 性味

《广西中草药》:"味苦,性寒。"

3.8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解毒。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疮毒湿疹,皮肤瘙痒。

①《南京民间药草》:"舒气,助消化。"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风毒及流注。"

③《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3.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O.5~2两。外用:煎水洗。

3.10 附方

①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毒蛇咬伤:大叶蛇总管五钱至二两。水煎服。

②治毒蛇咬伤:鲜大叶蛇总管叶捣烂,敷伤口周围。

③治脓疱疮,湿疹,皮肤瘙痒:鲜大叶蛇总管,水煎,洗患处。(选方出《广西中草药》)

3.11 摘录

《*辞典》

4 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中医大辞典》·大叶蛇总管

大叶蛇总管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草药》。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虎杖之别名[1]

5 别名

苦杖、斑杖、酸桶笋、斑根、酸汤杆、紫金龙、活血龙、阴阳莲、大叶蛇总管、九龙根[2]

6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d. et Zucc.的根茎和根。产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等地[2]

7 性味归经

苦、酸,凉。入肝胆经[2]

8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2]

1.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研末酒调服[2]

2.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捣敷;烧伤,捣汁或研末油调涂;念珠菌阴道炎,内服并以煎液冲洗或外涂;痈肿疼痛,研末浓茶调敷[2]

9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

10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两者的8-β-D-葡萄糖苷,还有大黄酚、藜芦酚、迷人醇、儿茶精、2-甲氧基-6-乙酰甲基胡桃醌和藜芦醇为苷元的葡萄糖苷等[2]

11 药理作用

大黄素等蒽醌有抗菌作用。虎杖苷能镇咳,降低血压,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并能轻度增强心脏的收缩。并有某些降血脂作用。虎杖还可抗菌、抗病毒、平喘、保肝、抗癌等。外用可止血收敛[2]

12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