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七香丸

目录

1 拼音

dà qī xiāng wán

2 概述

大七香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大七香丸

3.1 处方

炒香附一百九十二两,炒麦芽一百两,丁香皮三百三十两,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白)、炒甘草、砂仁、藿香叶各二百五十两,甘松、乌药各六十四两[1]

香附子(炒)6千克 麦蘖(炒)3千克 丁香皮10千克 缩砂仁 藿香叶各7.5千克 甘松 乌药各2千克 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陈皮(去白,洗)各7.5千克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细嚼,盐酒或盐汤送下;如月经不调,炒姜酒或醋汤送下[1]

3.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大七香丸主治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利,气刺气疰,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1]

3.5 注意

服药期间,忌生冷、肥腻。

3.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

4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之大七香丸

4.1 方名

大七香丸

4.2 组成

木香、丁香、檀香、甘松、丁香皮、橘皮、砂仁、白豆蔻、三棱、莪术(醋煮)各四两,大茴香二两半[1]

4.3 制备方法

为末,醋糊为丸,绿豆大[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生姜煎汤送下[1]

4.5 功能主治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之大七香丸主治溏泄。

主治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致生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之大七香丸

5.1 处方

香附子(炒)192两,麦糵(炒)100两,丁香皮330两,缩砂仁250两,藿香叶250两,甘松64两,乌药64两,肉桂(去粗皮)250两,甘草(炒)250两,陈皮(去白,洗)250两。

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5.3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之大七香丸功在消谷进食。主男子、妇人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痢,气刺气注,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脾胃不和,三焦痞滞,气不宣通,食饮迟化。

5.4 用法用量

每服1粒,盐酒、盐汤嚼下;妇人脾血气,如经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得。

5.5 注意

忌生冷、肥腻。

5.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6 《普济方》卷一六九方之大七香丸

6.1 处方

丁香12两,香附子12两,甘草12两,莪术2两,砂仁2两,甘松8两,益智仁6两,乌药、藿香、陈皮、麦芽、肉桂。

6.2 制法

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6.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一六九方之大七香丸主治茶、酒、食积,吐酒酸心。

6.4 用法用量

方中乌药、藿香、陈皮、麦芽、肉桂用量原缺。

6.5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九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