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

目录

1 拼音

dà qīng yè

2 英文参考

herba taching[朗道汉英字典]

dyers woad leaf[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olium Isatidis(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yers woad leaf[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大青叶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1]。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olium Isatid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dyers woad leaf(《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及产地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或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Turcz.、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Ait.的叶。菘蓝叶主产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马蓝叶主产福建、广西、广东、江西等地;路边青叶主产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蓼蓝叶主产河北、山西等地[2]

7 性味归经

苦,寒。人心、胃、肝经[2]

8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2]

1.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2]

2.治热病发斑,丹毒,吐血、衄血,疔疮肿毒,蛇咬伤[2]

9 用法用量

煎服:9~30g[2]

10 化学成分

菘蓝叶含菘蓝苷B(Isatan B)。靛蓝和靛玉红马蓝和蓼蓝的叶均含靛苷[2]

11 药理作用

大青叶有抗菌作用对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大青叶还可对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蓼科及十字花科大青叶煎剂对动物有轻度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吞噬作用,蓼蓝叶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兴奋离体豚鼠子宫,对家兔还有解热作用。靛玉红有抗癌作用[2]

12 大青叶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大青叶

Daqingye

ISATIDIS FOLIUM

12.2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2.3 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lOcm,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12.4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褐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睦,略成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叶肉细胞中含蓝色细小颗粒状物,亦含橙皮苷样结晶。

(2)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对照品、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三氯甲烷丙酮(5:4: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和浅紫红色斑点。

12.5 检查

12.5.1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第一法)。

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6.0%。

1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9nm。理论板数按靛玉红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靛玉红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μg的溶液,即得。

1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0.2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浸泡15小时,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l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16H10N202)不得少于0.020%。

12.8 大青叶饮片

12.8.1 炮割

除去杂质,抢水洗,切碎,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碎段。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叶柄碎片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12.8.2 检查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0.0%。

12.8.3 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2.8.4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12.8.5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12.8.6 用法与用量

9~15g。

12.8.7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12.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