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皱襞位置异常与胆囊疾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皱襞异常与胆囊疾病的关系。方法我科1995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发现5000例皱襞胆囊,根据其位置分为胆囊皱襞位置正常组(2500例)和胆囊皱襞位置异常组(2500例),对其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位置正常组中正常胆囊占56%;病变胆囊44%,其中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
-
胆囊切除术1
器官紧密粘连,不易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以采用逆行性切除法为宜。有时则需两者结合进行。 [适应证] 1.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出血性或穿孔性胆囊炎。 2.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3.胆囊结石,尤其是小结石容易造成阻塞者。 4.胆囊无功能,如胆囊积水和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98例腹腔镜手术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切除的手术方法和预防胆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9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下胆囊切除75例,胆囊大部切除术17例,中转开腹6例;常规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1~3天拔
-
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36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用边剪边钳夹跟进的方法,如仍不能奏效可用圈套式结扎器。笔者也常用普通的4号丝线做腹腔内胆囊管结扎既经济又安全,技术成熟后并不浪费太多时间。由于胆囊壁炎症充血水肿明显,分离胆囊床时往往出血较多。此时宜快速用电钩将胆囊从胆囊床分离,部分患者的出血可自行逐渐停止。对不能自止者可填塞明胶海绵和喷洒生物蛋白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26例报告
均105min。术中出血5~70ml,平均45ml。术后3~11天痊愈出院,平均6.46天。随访3个月~3年,无症状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在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三角严重粘连疤痕化等不能够常规行胆囊切除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简便而安全可行,不但能够达到胆囊切除的目的,又能减少肝外胆管和血管损伤
-
残余胆囊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组随访18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18例右上腹疼痛及其他原有临床症状均消失,1例失访。 2典型病例 患者,女,72岁,1992年因胆囊结石、胆囊炎在某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5个月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嗳气、纳差,进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当地医院按“胃病”给予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因症状
-
胆囊扭转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壁毛糙,增厚约10mm,呈双边征,胆囊积液,无结石。3例术前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例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 2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入院8h内行急诊手术,2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单纯性炎症,右结肠旁沟见肿大呈紫黑色的胆囊底部,改右上腹切口手术。术中见胆囊顺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复杂困难胆囊的临床分析(附35例报告)
天体温、血象恢复正常,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 3讨论 目前,对何为复杂困难胆囊尚无确切的统一诊断标准。有学者认为,充满型结石的胆囊,长期反复发作、炎症较重、壁厚超过5mm的胆囊,大部分凹陷于肝内并存在炎症的胆囊等,属于复杂困难胆囊[1]。也有的认为,胆囊管增粗、胆囊三角脂肪堆积、胆囊管嵌顿结石、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71例报告)
分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被医生和患者接受而迅速推广,并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对于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胆囊严重萎缩、Calot三角瘢痕化结构不清等复杂情况往往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2001年11月~2006年12月上饶平安医院对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71例报告)
分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被医生和患者接受而迅速推广,并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对于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胆囊严重萎缩、Calot三角瘢痕化结构不清等复杂情况往往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2001年11月~2006年12月上饶平安医院对
-
305例胆囊横断法在微创开腹胆囊手术中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横断法在微创开腹胆囊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急性期重症胆囊炎患者采用胆囊横断法完成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开腹完成胆囊切除286例,延长切口19例(6.2%),胆漏14例,胆道损伤1例。胆囊化脓坏疽87例(28.5%),Mirizzi综合征35例(1
-
腹腔镜萎缩性胆囊切除术52例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腹腔镜萎缩性胆囊切除的治疗方法和总结经验。方法对52例萎缩性胆囊炎或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疗效的分析。结果52例病人其中48例完全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所有病人痊愈出院,未出现胆管损伤、出血和胆瘘等并发症。结论大部分萎缩性胆囊炎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0例Calot三角解剖与临床
0.4cm)5例;(5)副肝管2例。2.3Calot三角区脂肪堆积有3种类型:薄层脂肪均匀堆积型29例;块状脂肪非均匀堆积型147例;脂肪堆积伴慢性炎症反应型62例。2.4并发症本组发生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3例,其中肝总管部分被钛夹夹闭,肝总管和胆总管横断各1例,均行Roux-en-y式胆肠吻合,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防治分析
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微创术式,在全国已广泛开展。LC胆囊切除术目前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因胆道变异多,严重粘连的胆囊炎,解剖困难,仍存在术中并发出血,不得不中转开腹或术后并发大出血,再次手术。本文就我院开展LC胆囊切除术5年来并发出血情况原因、防治进行回顾并分析总
-
胆道疾病的超声表现如何?
1急性胆囊炎的病理解剖,视炎症的轻重程度可有甚大差别。单纯性胆囊炎仅为囊壁充血,粘膜水肿,致囊壁稍有增厚,胆囊稍肿胀,胆汁正常或稍显混浊。化脓性胆囊炎囊壁充血明显,浆膜下水肿,壁肥厚,胆囊显著扩张,甚至积液积脓,胆囊周围炎性充血、水肿。坏疽性胆囊炎胆囊极度扩张,然后坏死、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在胆囊周
-
胆囊癌的诊断和处理
,沿胆囊壁浸润性生长。晚期约50%的病人侵犯肝十二指肠囊韧带及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导致严重的梗阻性黄疸。 4胆囊癌癌前病变 4.1胆结石性胆囊炎所存在的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胆囊癌和胆结石并存,占胆囊癌54.3%~96.9%。Loweufels提出,胆道梗阻和感染可使胆酸转化为更活跃的物质,
-
胆囊壁增厚与胆囊炎相关性超声诊断与临床评价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壁增厚与胆囊炎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测量胆囊壁厚度以及对胆囊全貌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及胆囊切除术后对胆囊的病理检查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胆结石并胆囊炎58例,病理检查诊断38例合并胆囊炎,20例不合并胆囊炎,超声诊断符合率65.5%,病理检查诊断合并
-
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分析
分日后逐渐扩张而形成小胆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现结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胆囊颈结石在胆囊大部切除后可有结石残留或操作不慎将结石推入胆总管,术后出现结石性胆囊炎症状或胆绞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表现。从我们经验来看,胆囊大部切除术并不是值得推荐的术式,只是在肝外胆管因瘢痕组织粘连致密,解剖关系难以辨认时或合
-
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急性胆囊炎并颈部结石梗阻,往往引起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坏疽,一直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相对禁忌证[1],我院1998年5月~2006年12月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0余例,
-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若干问题探讨
发热,B超提示:胆囊积液,壁厚0.6~1.2cm,呈双边影,其中合并急性胰腺炎4例,胆囊周围及(或)腹腔广泛粘连34例,上腹部手术病史6例,萎缩性胆囊炎12例,慢性嵌顿胆囊结石32例。 1.2结果 本组156例中成功完成LC149例,中转7例(4.48%),患者平均住院3~5天,手术时间45~
-
胆囊切除与Mirizzi综合征
结果:全部治愈。 2讨论 2.1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在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的解剖基础上,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的结石,引起炎症反应发作,导致胆囊管与肝总管粘连,Calot’s三角解剖不清、分离困难,术者若对这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认识不足,术中很容易损伤胆管及邻
-
小切口治疗胆囊病变238例体会
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胆囊病变病例238例,其中男95例,女143例,平均年龄46.8岁。其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93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76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3例,胆囊息肉46例。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证实诊断,43例CT检查,排除其他病变。1.2手术方法常规选择右侧肋缘下
-
胆囊癌的诊治进展
合流异常等均与胆囊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2掌握诊治方法上的新策略 b超提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腔内有形态位置固定的不伴声影的肿块,同时结合炎症、结石、肝脏及邻近组织累及等高危表现,则应高度怀疑其恶性的可能。但kapoor等〔4〕用b超检查了临床像良性胆道病的14例早期胆囊癌,并对所有患者
-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一个不容忽视的外科问题
分日后逐渐扩张而形成小胆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现结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胆囊颈结石在胆囊大部切除后可有结石残留或操作不慎将结石推入胆总管,术后出现结石性胆囊炎症状或胆绞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表现。从我们经验来看,胆囊大部切除术并不是值得推荐的术式,只是在肝外胆管因疤痕组织粘连致密,解剖关系难以辨认时或合
-
经皮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观察
石1~7枚不等,但大多数病例为单发结石,结石最大直径2.5cm。术中注意勿损伤胆囊黏膜。术后8h进食流汁,72h恢复正常饮食。术后12h起服用利胆消炎片等利胆中成药。 小切口胆囊切除组:在硬膜外麻醉下,做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4~6cm,逐层进腹,以顺、逆行结合方式切除胆囊,胆囊床彻底止血,一般不缝
-
逆行胆囊切除术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意义
伤胆总管,分束结扎切断胆囊浆膜及浆膜下结缔组织至胆囊管,沿胆囊管分离至胆总管,距胆总管约0.5~1.0cm处结扎切断胆囊管,如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由于炎症粘连解剖不清时,或胆囊颈部与周围粘连解剖不清时,可将胆囊管切开,在胆囊内探明胆囊管方向及位置后再向胆囊管方向游离,切断并结扎胆囊管。 2结果
-
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壶腹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胆囊壶腹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案。结果全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104例(96.3%),中转开腹4例(3.7%),无并发症发生,全组无死亡率。结论腹腔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对策
本有无除胆囊管以外的异常管道开口,或牵拉胆管残端以再明确其与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关系,确认无胆道损伤。2.3强调个体化方案2.3.1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及其周围组织严重充血水肿,Calot三角粘连,难以解剖,应切开胆囊吸尽内容,取出结石。从胆囊内找胆囊管口,辩明胆囊三角关系后再切断胆囊管。若仍
-
原发性胆囊癌46例临床分析
多有胆囊结石并存,国内资料为20%~83%,国外报道为50%~70%[2,3]。本组病例中有30例伴有胆囊结石。一般认为结石的机械性刺激和胆囊的慢性炎症,可使粘膜在反复损伤—再生修复的过程中出现上皮异化,进而发生癌变。有关胆囊癌前病变的研究已证明,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胆囊癌变高度相关,癌变率可达4%~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防治体会
天胆汁量在100ml以上者,视为胆漏,本组有3例,其中2例24h引流胆汁400~800ml;(2)未放置引流管者,术后患者出现发热、腹痛、黄疸及腹膜炎体征,同时腹穿抽出胆汁,或经B超检查发现腹腔及肝下间隙积液,视为胆漏,本组有1例。 1.3结果(1)保守治疗:1例经腹腔引流后,胆汁由第1天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