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目录

1 拼音

dǎn dào huí chóng zhèng de shǒu shù

2 英文参考

operation of roundworm in bile duct

3 手术名称

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4 别名

operation of 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

5 分类

小儿外科/胆管疾病的手术

6 ICD编码

51.42

7 概述

我国广大农村儿童蛔虫感染率仍较高,以学龄儿童发病者居多。蛔虫喜寄生于回肠,寄生于肠道的蛔虫受到某些因素的激惹后可窜入上消化道,加之蛔虫有钻孔的特点,当Oddi括约肌松弛时,嗜碱性的蛔虫便可乘机钻入胆道。蛔虫钻入胆道的过程中刺激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病儿表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甚至引起胆管炎、胆管出血、穿孔。蛔虫在胆道内死亡后可形成结石核心及感染源(图12.16.3-1)。

小儿胆道管腔细小,管道较短,钻入的蛔虫往往头部已进入肝管,但体部仍悬于十二指肠,因此有时可借Oddi括约肌松弛及胆道内压增高及虫体卷曲时退出胆道,故胆道蛔虫症绝大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文献报道仅2.5%须经手术治疗。

8 适应症

胆道蛔虫症的手术适用于:

1.胆道蛔虫症经非手术治疗5~7d后症状未见好转,仍有剧烈而频繁的上腹部绞痛时。

2.胆道蛔虫症经胆管造影证实蛔虫在胆道内已死亡。

3.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体检时上腹部肌紧张,临床怀疑胆管穿孔及腹膜炎时。

4.合并重度胆管炎,病儿体温在39℃以上,黄疸、肝大、上腹部肌紧张、中毒症状严重,经抗感染治疗不能控制时。

5.合并胆道出血或急性胰腺炎时。

9 术前准备

1.不典型病例,可做静脉胆道造影,B超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可行ERCP检查。

2.有严重感染及中毒症状者应禁食,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积极非手术疗法,包括应用解疼镇静药物、中药及驱虫治疗。

4.并发黄疸时肌注维生素K3治疗。

5.术前放置胃管。

10 麻醉和体位

全麻插管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仰卧位。

11 手术步骤

1.切口  右上腹肋缘下弧形切口或右侧腹直肌切口。

2.进入腹腔后,盐水纱垫保护肝脏。助手将肝脏向上牵开,将胃拉向左侧,显示肝十二指肠韧带,详细探查胆道及肝脏、胆囊。术者左手示指伸入网膜孔内,以拇指放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触摸胆总管。如胆总管内有索状物即为蛔虫,但如果触不清蛔虫时,也应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图12.16.3-2)。

3.切开胆总管取虫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分出胆总管,在胆总管下部穿刺,抽出胆汁后,在穿刺点两侧以2-0丝线缝合两针,作为牵引线,在两牵引线间纵形切开胆总管1cm(图12.16.3-3)。吸尽胆汁,用取虫钳伸入胆总管夹取蛔虫。同时不断按摩左右肝管。仔细检查左右肝管。有多条蛔虫同时钻入胆道时,应全部取出。取虫后  左右肝管及胆总管下端用生理盐水冲洗,以探条向胆总管下端扩张,检查壶腹部是否通畅(图12.16.3-4)。

4.胆总管引流  向胆总管内安放T形管,胆总管以2-0丝线间断缝合。T形管从切口或上腹部另戳孔引出,于肝下放置烟卷引流。关闭切口(图12.16.3-5)。

有的作者主张如无胆道感染时,可不必放置T形管而直接缝合胆总管。但多数人认为取虫术后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另外病儿胆道系统多有感染存在,T形管引流可降低胆管压力,待胆汁引流通畅后,可促进胆管的炎症及水肿迅速消退,故主张安放T形管的占多数。

5.术中驱虫  安放T形管前,可将导尿管放入胆总管远端,并通过壶腹进入十二指肠,向十二指肠腔注入驱虫药,但不宜向肠腔内灌入氧气法驱虫,否则会加重术后腹胀。

6.胆囊  除非有急性炎症或胆囊已坏死,不必常规切除胆囊。

12 术中注意要点

1.术中应彻底清除胆管内的蛔虫,反复冲洗胆管及肝管,以便去除蛔虫卵,防止术后形成胆管结石。

2.取虫过程中所用钳体不能太大,操作中应防止损伤胆管壁。

3.如合并肝脓肿时,如果脓肿距肝表面不深时,可做切开引流。脓肿太小,且位置较深时,可采取非手术法治愈。

4.术中尚应了解消化道蛔虫的分布及数量。

5.安放T形管的两臂不要过长。缝合胆总管应严密,防止由于缝合疏漏导致胆汁外溢造成腹膜炎。

13 术后处理

胆道蛔虫症的手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每日记录T形管的胆汁流量,定期做显微镜检查,以便了解有无蛔虫卵或感染存在。

3.如引流管阻塞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有时阻塞系肠道内蛔虫再次钻入所致,可向胆道内注入生理盐水,试将蛔虫挤入肠腔。

4.T形管的拔除  术后经过顺利,体温正常,黄疸消退,引流液逐日减少时,可于术后2~3周夹管。如无不适,于3周后拔除。

5.肠功能恢复后可经口进食,并服驱虫药物。

6.如T形管内不断有蛔虫爬出时,应积极口服驱虫药驱虫。

14 并发症

1.腹腔或隔下感染  胆道蛔虫多合并感染,术中切开取虫可能污染腹腔,所以在T形管安放完毕后,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腹腔内放置烟卷式引流,应用抗生素治疗。

2.T形管脱出或扭曲,均在临床上表现为胆汁突然减少,前者更为危险。术后早期T形管脱落是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手术修补胆管并重新放置。术后妥善固定,防止再脱。

3.胆瘘  拔除T形管后,引流口不断流出胆汁,经久不愈时,证明胆总管下端梗阻,应再次手术解除梗阻。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