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

目录

1 拼音

dài xià bìng

2 英文参考

leukorrheal diseas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rbid vaginal discharg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带下病为病症名[1]。亦称带下[1]

《中医药学名词》(2004):带下病(leukorrheal diseases[2])是指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2]

《中医药学名词》(2010):带下病(morbid vaginal discharge[3])是指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为常见症的疾病的统称[3]

4 病因病机

多由肾虚、脾弱、肝郁而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或经产期感受湿毒秽浊,湿毒下注所致[3]

带下病多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

有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聚下注,伤及任脉,而为带下;

有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亦可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遂致带下。

黄带多者为脾经湿热,白带多者属虚寒。

亦有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致血与热相搏,湿热下注而致赤白带下。

5 症状

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连绵不断,或有色泽和质地等改变[3]

6 诊断要点

1、凡出现带下量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阴痒者,便可诊断为本病。

2、必须进行妇查及白带涂片检查,找出病位及病因。但也有不少检查正常而诊为带下病者,本病尤其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7 辨证分析

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操作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这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本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感虫阴痒蚀烂者,必须配合阴道冲洗和纳药等外治法。

脾虚: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粘稠,绵绵不绝,伴面色萎黄,纳少便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肾虚:带下清冷,量多色白,质稀薄,淋漓不断,腰酸疼痛,小腹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湿毒:带下量多色如脓,或夹有血块,或混浊如米泔,臭秽,阴中瘙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8 辨证分型

临床以脾虚、肾虚及湿热下注引起者居多[3]

脾虚者,带下连绵不断,量多色白,质黏稠,无臭,兼见纳少便溏,面色㿠白等脾虚诸症[3]

肾虚者,带下淋漓不断,量多色白质清稀,兼见腰酸乏力,尿频数清长等肾虚诸症[3]

湿毒者,带下量多质稠,色黄或黄绿,或夹血液,气味秽臭,或状如米泔,阴部瘙痒,兼见口苦咽干,便结尿赤等症[3]

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带下,可参照本条施治[3]

妇女阴道内流出无色、粘稠、无臭液体,行经期间、经前和妊娠期带下稍有增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有阴部及全身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应与杂病中的阴痒互参,因为两病常同时存在。西知所称的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表现为带下异常为主时,可参本病辨证论治。

带下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针灸治疗带下病有一定疗效,赤带量多须做妇科检查。

注意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

9 辨证论治

9.1 脾虚型

9.1.1 证见

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无臭气。面色较黄,颜面及足附浮肿,神疲纳呆,四肢不温或便溏。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细弱。

9.1.2 治法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9.1.3 方药

1、主方:完带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加减处方:白术15克,淮山药30克,党参20克,车前子15克,苍术15克,陈皮6克,白芍15克,柴胡6克,黑荆芥9克,炙甘草6克,白芷10克,扁豆30克。水煎服。如气虚明显者,加北黄芪、升麻,以益气升阳。兼痰湿较重,头重胸闷,痰多者,加法半夏、白芥子、冬瓜仁、云苓之类,以化痰止带。兼腰酸等肾虚者,加金樱子、芡实、鹿角霜之类。如有附件炎、盆腔炎体征者,适加疏肝活血之品,如丹参、赤芍、香附、败酱草。如有宫颈糜烂,大多可作宫颈火烫及波姆机等治疗。火烫或冷冻或波姆治疗宫颈糜烂,往往大量流水带约1周,此时也可配合上方加减内服。如属脾虚湿郁化热,脾虚证兼见带下色黄腥秽,舌淡胖,苔微黄者,则宜健脾清热利湿止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处方:淮山药30克,芡实30克,白果10枚(打),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绵茵陈20克,云苓30克,太子参30克,生薏苡仁30克,白头翁15克。水煎服。止方证属脾虚兼湿热,虚中有实。故在加减化裁中,应注意补虚不可过壅涩,以免留邪;清热不可过寒凉,以免伤脾;祛湿不可过温燥,以免助热。这是与脾虚证不尽相同,又与湿热下注的实证带下也不能混淆的虚中夹实证。

2、中成药(1) 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丸,每次6克,每次3粒,每日3次。(2) 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

9.2 肾虚型

9.2.1 肾阳虚

9.2.1.1 证见

带下量多,色白清稀或清冷如水,绵绵而下,甚则滑脱不禁。腰脊酸楚,形寒畏冷,或感腹潢,腰溶溶若坐水中。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黯,苔白,脉沉弱。

9.2.1.2 治法

湿肾培元,固涩止滞。

9.2.1.3 方药

1、主方:内补丸(吴道源《女科切要》)加减处方:鹿角霜15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20克,关沙苑15克,熟附子9克,肉桂5克(焗服),北黄芪20克,紫苑15克,白蒺藜15克,桑螵蛸10克,金樱子30克,芡实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金锁固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9.2.2 肾阴虚

9.2.2.1 证见

带下增多,色淡红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感阴道干涩灼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头昏眼花。舌红,少苔。常见于更年期妇女、老年性阴道炎或卵巢功能早衰者。

9.2.2.2 治法

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9.2.2.3 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知母15克,黄柏10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15克,淮山药30克,云苓20克,贯众20克,鱼腥草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内服。每次6克,每日3次。或用双料喉风散喷撒阴道。

9.2.3 湿热(毒)型

9.2.3.1 证见

带下量多,色深,或黄白相兼,或黄绿有泡沫,或色白如豆渣或凝乳状,或如脓似血。阴痒、阴痛、灼热,阴唇红肿、溃烂,或阴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口干口苦,便结溺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带下多有臭气,白带涂片检查常可发现滴虫、念珠菌,或有淋病双球菌,或清洁度Ⅲ(~Ⅸ(。

9.2.3.2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9.2.3.3 方药

主方:止带方(陆九芝《世补斋?不谢方》)加减处方:绵菌陈30克,山栀子15克,黄柏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猪苓15克,泽泻5克,车前子15克,云苓20克,冬瓜仁20克,生薏苡仁30克。水煎服。如湿重于热,带下色白兼黄,阴部红肿不明显,舌苔白微黄略厚者,去牡丹皮、赤芍,加苍术、白术,以健脾祛湿。如热重于湿,带下色黄,阴部痒、热、痛、烂,溺黄,舌红苔黄者,去云苓、生薏苡仁,加龙胆草、败酱草,或改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加减。如湿热郁入成毒,或热甚化火成毒,证见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挟血色臭秽,阴痒热痛或阴疮蚀烂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去当归,加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并重用仙鹤草30~50克,徐长卿15克。如发现淋病 ,应按淋病治疗。如阴疮蚀烂久不收口者,要排队梅毒。如带下如脓似血,臭秽难闻,中老年妇女要排除宫颈及宫内膜的恶性病变。

10 针灸疗法

10.1 刺灸法

可取带脉、白环俞、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为主[3]。湿毒者加行间、商丘、下谬;阴中痒痛加蠡沟、太冲、独阴;带下色红加间使、血海;脾虚者加脾俞、关元、足三里;带下连绵不绝加冲门、气冲、中极;肾虚者加肾俞、照海;带下量多加大赫、气穴[3]

治则 健脾利湿,补益肾气,固摄带脉

处方 带脉 白环俞 气海 三阴交

方义 带脉固摄本经经气;白环俞助膀胱气化以化湿邪;气海通调任脉,补益肾气;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

随证配穴 湿热—阴陵泉,寒湿—关元,肾虚—肾俞。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可灸。

10.2 耳针法

选穴 内生殖器 内分泌 膀胱 三焦

方法 毫针刺,每次选2~3穴,中等刺激强度,每日l次,每次留针15~2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10.3 穴位注射法

选穴 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用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ml,每日1次。

10.4 外治法

实证带下病多须配合外治法。根据妇科检查及白带涂片结果,选择相应的外治法。

1、阴道冲选:主要适用于念珠菌性、滴虫性等各种阴道炎。念珠性有道炎,用3%苏打水冲洗。滴虫性阴道炎,用1%乳酸溶液或0.5%醋酸溶液冲洗阴道。单纯清洁度3~4度者,亦可用0.1%新洁而灭冲洗。一般每日1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2、药物熏洗,一般可用洁身纯或肤阴洁稀释后熏洗盆浴。临床症状较甚者,用下列中药煎水阴道冲洗后熏洗坐盆。处方: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30克,荆芥30克,仙鹤草30克,徐长卿20克,地肤子30克。如霉菌性阴道 炎,加佩兰、土槿皮各30克;如滴虫性阴道炎,加乌梅、川黄连各15~20克;如外阴有溃损者,加冰片、大黄、一般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连用7天。

3、阴道纳药:可于冲洗或熏洗后纳入药物。一般可用保妇康栓,或对症的各种片剂、栓剂。每日1次,7天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治疗期禁房事,如配偶有症状者,要同时治疗。对于老年性阴道炎,可用喉风散喷撒阴道;如阴道较干涩潮红者,可用喉风散1/3支。四环素可的松眼膏1/2支混和后,涂抹于阴道壁,每日1~2次,连用7~10天。对于宫颈充血糜烂,则加珍珠层粉,亦有一定的疗效。

4、宫颈火烫术、冷冻术、中药椎切等外治法,适合于宫颈糜烂Ⅱ(以上的患者。

5、复方毛冬青液中药保留灌肠,适合带下病有盆腔炎者。(五) 其他疗法饮食疗法(1) 莲子粥:莲子50克,红枣10枚,糯米适量,煮粥,每天分2次服,连服3~5天。(2) 白果薏米莲子汤:白果15个(去壳),生薏米30克,莲子30克,共煮烂,调味饮用。每天1次,连服3~5天。(3) 乌龟土茯苓汤:乌龟1只,生土茯苓250克。先将土茯苓切片煮水约半小时,取药汁与乌龟同煮,文火煮2小时,调味随量饮用。2~3天1次,连用2~3次。适用于湿热毒带下者。

11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7.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