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思恭
戴思恭 明代医家(1324-1405年)。字元礼,号复庵,浙江浦江人。幼习儒学,兼及星卜堪舆,亦涉医书。尝于少时随父至义乌谒朱震亨,颇受重视,并以医术授之。思恭治学极勤,尽得所传,果为名医。后于洪武间尝为太医院御医、授迪功郎,颇受恩泽。后又于永乐间奉召入宫,未久归里,尝嘱儿孙辈“积善守法”。所著
-
楼英
明代医家。字全善,一名公爽,浙江萧山人,其曾祖楼文隽为名医,英自幼聪颖,读书甚多,尤善医理、易理、研习《内经》及其后历代著名医家著作,与同时代名医戴思恭交往甚密,互相砌磋,医术益精,医理更明。尝应召入京,后以老辞归。其所著《医学纲目》四十卷。简明扼要,提纲携颂,亦颇有创见,另有《参同契药物火候论释
-
楼英
明代医家。字全善,一名公爽,浙江萧山人,其曾祖楼文隽为名医,英自幼聪颖,读书甚多,尤善医理、易理、研习《内经》及其后历代著名医家著作,与同时代名医戴思恭交往甚密,互相砌磋,医术益精,医理更明。尝应召入京,后以老辞归。其所著《医学纲目》四十卷。简明扼要,提纲携颂,亦颇有创见,另有《参同契药物火候论释
-
《推求师意》
《推求师意》 医论著作。二卷。明·戴思恭撰于1443年。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其师朱震亨之学,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原无刊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题名《推求师意》,并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编入《汪石山医书八种》。现有明刻本、清刻本
-
暑风
解散化痰,不可汗下,宜竹叶石膏汤去参、术加黄连、知母。”可见于中暑重证或感染性疾病因高热而波及中枢神经者。 ②指暑月有身痒刺痛,甚则赤肿的病证。戴思恭认为上述证候“亦名暑风。末子六和汤和消风散,酒调服。暑风而加以吐泻兼作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贴,加全蝎三个。” ③即中暑。见《医碥》卷一。何
-
《推求师意》
《推求师意》 医论著作。二卷。明·戴思恭撰于1443年。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其师朱震亨之学,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原无刊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题名《推求师意》,并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编入《汪石山医书八种》。现有明刻本、清刻本
-
中国历代名医名术
杲26.张元素27.张从正28.李杲29.宋慈30.陈自明31.严用和32.王好古33.罗天益34.危亦林35.倪维德36.朱震亨37.滑寿38.戴思恭39.王履40.楼英41.兰茂42.虞抟43.薛已44.汪机45.王纶46.李时珍……编辑推荐:作者:http://www.dangdang.co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四·诸血门]破伤血
(见疮毒扑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推求师意》:[卷之下小儿门]解颅
钱仲阳用地黄丸补其肾,与此不同而实同也。《推求师意》明戴思恭公元1368年—1644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四·诸血门]大便血
(见大小腑门本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四·诸血门]疮毒血
(见疮门本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五·诸痛门]饮流入臂
(见诸嗽门停饮伏痰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三·诸气门]手气
手气手肿痛。或在掌指连臂膊。并五痹汤。蠲痹汤。《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六·诸嗽门]吐血
(见血门)《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四·诸血门]肌衄
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以男胎发。烧灰之。《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手厥阴别脉经见证(心主)
笑不休,手心热,心中大热,面黄目赤,心中动。《丹溪心法》元末明初朱震亨、戴思恭公元1347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四·诸血门]舌衄
舌衄槐花为末掺之。或麦门冬煎汤。调妙香散。《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中医各家学说
成因素及特点四、医家与学派五、怎样学习各家学说各论晋唐时期孙思邈王冰两宋时期钱乙许叔微成无已严用和金元时期刘完素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张从正朱震亨戴思恭王履明代王纶薛已李时珍孙一奎缪希雍赵献可张介宾吴有性喻昌李中梓清代、民国初期叶桂徐大椿吴瑭王清任吴师机王士雄唐宗海张锡纯丁泽周附篇:中国历代主要医
-
医古文——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皇甫谧传 六 葛洪传 七 陶弘景传 八 孙思邈传 九 宋清传 十 钱仲阳伟 十一 龐安时传 十二 东垣老人传 十三 丹溪翁传 十四 滑寿传 十五 戴思恭传 十六 明处士江民瑩墓志铬 十七 张景丘传 十八 傅山传 十九 《汉书·藝文志》序及方技略 二十 《神農本草经》序録 二十一 《伤寒论》序 二十
-
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
腹不痛者是湿;饮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是火。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①戴思恭、字元礼,明、浦江县人,朱丹溪弟子。著有《证治要诀》、《证治类元》、《类证用药》。泄泻之病,四时感受不同,或因风寒暑湿所干,或因饮食所伤,动伤脾胃
-
历代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论述有哪些?
为胃反。”《丹溪心法·翻胃》提出:“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之说。《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云:“胃反,吐而渴欲饮水。”戴思恭《证治要诀》云:“凡气吐者,气冲胸痛,食已暴吐而渴,始当降气和中……”。元·朱丹溪《局方发挥》云:“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酢,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
-
《丹溪心法》
为过。末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丹溪翁传两篇。该书问世后流行颇广、影响较大,现有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此外又有《丹溪心法附录》二十卷,共七种(除《丹溪心法》外,尚合刊有朱震亨《医学发明》、《脉诀指掌》、《金匮钩玄》、《活法机要》、及戴思恭《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六种)。作者:
-
当代名老中医徐景藩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遂恢复正常工作。 按语: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而致,气郁不舒,影响脾气之运化,聚湿则成痰;或因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认为:“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同时指出,“理痰气”为治疗本病的“第一要义”。方用陈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陈汤之义,燥湿化痰,同时
-
汪石山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256首,持论平允,很便实用。《痘治理辨》一卷、附方一卷。书内收有诸家有关痘疹的治疗主张,并附有治痘方153首。《推求师意》二卷。此书为朱丹溪门人戴思恭所撰,汪机从歙县名家抄得该书后,亲自加以编辑整理,由门人加以校刊,题名《推求师意》而付梓。全书分杂病、小儿、妇人三门,论述了数十种病症的病因、脉症
-
《丹溪心法》
为过。末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丹溪翁传两篇。该书问世后流行颇广、影响较大,现有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此外又有《丹溪心法附录》二十卷,共七种(除《丹溪心法》外,尚合刊有朱震亨《医学发明》、《脉诀指掌》、《金匮钩玄》、《活法机要》、及戴思恭《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六种)。作者:
-
朱震亨
一名平治荟萃》)、《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尚有由其门人整理之著作如《丹溪医案》、《丹溪医论》、《脉因证治》、《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此外,尚有若干署名丹溪,实为托名之著作,如《医学发明》、《活法机要》、《脉诀指掌图说》等。其门人甚多,著名者如戴思恭、王履等,皆有成就并传其学。作者:
-
丹溪心法评注——中医入门必读系列
论部分,载论文6篇,是朱氏论治疾病的纲领和指导思想。各论共5卷,分列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病证共100篇。基本上专病专篇,每篇首冠朱氏原论,次为戴思恭辨证,次列方剂、附录。充分反映了朱氏论治各科疾病的经验和特色。卷末附有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戴良《良溪翁传》,是研究朱氏生平的重要史料。本
-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第二版)
已 方有执 柯韵伯)各论·河间学派(刘完素)各论·易水学派(张洁古 李东垣 王好古 罗天益)各论·攻邪学派(张子和)各论·凡溪学派(朱震亨 王履 戴思恭 王纶)各论·温补学派(严用和 薛已 孙一奎 赵献可 张景岳 李中梓)各论·温病学派(吴桑中 余师愚 薛雪 叶天士 吴鞠通 王士雄)各论·其他著名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八·大小腑门]交肠
交肠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盖因气不循故道。清浊混淆。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加阿胶末半钱。汤调服。或研黄连阿胶丸为末。加木香末少许。再以煎汤送下。《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四·诸血门]牙宣
(即齿衄)牙宣有二证。有风壅牙宣。有肾虚牙宣。风壅牙宣。消风散擦之。仍服。肾虚牙宣。以肾主丸。间黑锡丹。仍用姜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明戴思恭公元1368-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