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阴脉

目录

1 拼音

dà (tài )yīn mài

2 英文参考

spleen meridi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大(太)阴脉即足太阴经之古名[1]。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阴阳十一脉灸经》:“大(太)阴脉:是胃脉殹(也)。彼(被)胃,出鱼股阴下廉,腨上廉。出内踝之上廉。是动则病:上当走心,使复(腹)张(胀),善噫;食欲欧(呕),得后与气则快然衰。是钜阴脉主治其所产病:□□,心烦,死;心痛与复(腹)张(胀)、死;不能食,不能卧,强吹(欠),三者同则死;唐(溏)泄,死:水与闭同则死,为十病。”

足太阴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本经自足大趾的内侧端(隐白)起始,经核骨(第一跖趾关节)后面,向上到达内踝骨的前边(商丘),在三阴交穴处与足厥阴、足少阴两经交会,再沿胫骨内缘,向上交叉浅出于足厥阴肝经的前边,经过膝关节,沿大腿内侧前边,进入腹腔,入属脾脏,联络胃府,再向上贯穿膈肌,夹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膈肌,流注心中。脉气由此与手少阴心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舌根强痛,腹胀,嗳气,胃痛,呕吐,心烦,泄泻,黄疸,身体沉重,动作不利,不能卧,膝股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用等(图76)。[2]

图76(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