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家基本药物
序号 |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1200 | 204 | 垂体后叶素 | 注射剂 | 6单位:1ml | 瓶(支) | 2.9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
1201 | 204 | 垂体后叶素 | 注射剂 | 6单位:2ml | 瓶(支) | 2.9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4 概述
垂体后叶素又称抗利尿激素、鞣酸加压素、尿崩停,是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本药直接作用于肾脏,加强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减少,并可促进子宫、胃肠、胆囊、膀胱平滑肌和小动脉收缩,故有催产、增加胃肠蠕动和升高血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尿崩症、 肺咯血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作用持续2~8h。中毒多因误用大量或短期内多次连续应用治疗剂量所致,此外,静注速度过快亦可引起严重反应。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妊娠等情况时应用本药易引起中毒。
5 药品说明书
5.1 别名
5.2 外文名
Pituitrin
5.3 适应症
1.可用于产后出血、产后复旧不全,促进宫缩、引产。 2.治疗尿崩症。 3.肺咯血及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4.术后肠麻痹和尿潴留。
5.4 用量用法
1.一般应用:肌注:每次5~10单位。极量为每次20单位。 2.肺出血:可静注或静滴,静滴加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500ml稀释后慢滴,静注加5%葡萄糖20ml稀释慢注。大量肺咯血,静注10单位。 3.对产后出血:必须在胎儿和胎盘均已娩出后再肌注10单位,如作预防性应用,可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静注10单位。 4.对临产阵缩弛缓不正常者:偶亦用于催生,但需慎用,以5%葡萄糖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并严密观察。
5.5 注意事项
1.用药后,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等,应立即停药。 2.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肺原性心脏病病人忌用。 3.凡胎位不正、骨盆过狭、产道阻碍等均忌用本品引产。 4.因能被消化液破坏,故本品不宜口服。
5.6 规格
注射液:每支5单位(1ml);10单位(1ml)。
6 垂体后叶素作为内分泌药中毒
垂体后叶素又称抗利尿激素、鞣酸加压素、尿崩停,是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本药直接作用于肾脏,加强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减少,并可促进子宫、胃肠、胆囊、膀胱平滑肌和小动脉收缩,故有催产、增加胃肠蠕动和升高血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尿崩症、 肺咯血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作用持续2~8h。中毒多因误用大量或短期内多次连续应用治疗剂量所致,此外,静注速度过快亦可引起严重反应。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妊娠等情况时应用本药易引起中毒。[1]
6.1 临床表现
一般不良反应为恶心、暖气、呕吐、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伴便意、脸色苍白、眩晕、心悸、胸闷,妇女可引起类似月经来潮的子宫痉挛;严重者除上述表现外,出现血压增高,并可以引起冠脉收缩、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还可因周围血管收缩而引起组织坏死或血栓形成;部分病人可导致低钠血症或水中毒;此外,可有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出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休克等过敏反应。
6.2 实验室检查
6.3 诊断
1.病史明确用药史。
2.临床表现
(5)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以及多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休克。
6.4 治疗
2.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1)对心悸、胸闷或血压明显升高者,应立即给氧,给予亚硝酸异戊酯或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加用硝酸甘油和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3)发生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时,可用氨茶碱、喘啶及特布他林气雾剂等。
7 垂体后叶素作为子宫收缩药中毒
垂体后叶素是从牛、羊、猪等动物的脑垂体后叶中提取的,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催产素小剂量可以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引起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肌层内血管受压迫起止血作用。其作用较麦角快,但维持时间短,故常与麦角合用。加压素有抗利尿和升压作用。垂体后叶素多用于治疗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复原不全、上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尿崩症等。因本药有升压作用,现产科已很少使用。本药易被消化液破坏,故不宜口服,肌肉注射吸收良好,一般每次5~10U,静脉滴注吸收更快。本药大部分经肝肾代谢,小部分以结合方式从尿排出。半衰期为1~15min。[4]
7.1 临床表现
1.中毒反应:一般有阵发性痉挛性腹痛、面色苍白、头痛、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子宫痉挛等。
3.过敏反应: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以及多汗、心悸、胸闷,或休克。
7.2 诊断要点
7.3 治疗要点
2.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