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钾

目录

1 拼音

xiù huà jiǎ

2 英文参考

potassium bromide[朗道汉英字典]

bromatum kali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药典标准

3.1 药品名称

溴化钾

3.2 拼音名

Xiuhuajia

3.3 英文名

POTASSIUM BROMIDE

3.4 来源(分子式)与标准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KBr 不得少于99.0%。

3.5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白色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咸、微 苦。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3.6 检查

碱度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硫酸滴定液 (0.05mol/L)0.10 ml与酚酞指示液1 滴,溶液应无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2.5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

氯化物 取本品0.50g ,置100ml 凯氏烧瓶中,加水10ml使溶解,加硝酸5ml 与浓 过氧化氢溶液3ml ,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角斜置,用直火缓缓加 热,俟溶液无色澄明后,继续加热15分钟,放冷,移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水分次洗 净凯氏烧瓶,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 ,依法检查(附 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50%)。

碘化物、硫酸盐、溴酸盐、钡盐、重金属与砷盐

取本品,照溴化钠项下的方法检 查,均应符合规定。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 ℃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2.0 %(附录Ⅷ L)。

3.7 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显钾盐与溴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3.8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水100ml 溶解后,加稀醋酸10ml,与 曙红钠指示液10滴,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至出现桃红色凝乳状沉淀。每 1 ml的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1.90mg 的KBr 。

3.9 类别

同溴化钠。

3.10 剂量

同溴化钠。

3.11 贮藏

密封保存。

4 溴化钾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溴化钾

4.2 英文名称

Potassium Bromide

4.3 别名

灰溴;PotBrom

4.4 分类

神经系统药物 > 镇静及催眠药物 > 其他

4.5 剂型

溶液:10%。

4.6 溴化钾的药理作用

溴化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溴离子,溴离子能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并促使其集中,产生镇静作用,并能使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恢复正常。

4.7 溴化钾的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经肾脏排泄,排泄缓慢(氯化钠可以增加其排泄速度)。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4.8 溴化钾的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忆病、神经性失眠、精神兴奋、焦虑不安等,也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现已少用。

4.9 溴化钾的禁忌证

1.高血压、水肿、忌盐者禁用。

2.有报道产前、产后服用,出现增殖性丘疹,母亲及婴儿均发生中毒。孕妇慎用。

4.10 注意事项

1.不宜空腹服。有中毒症状时应停药,并口服或静滴大量灭菌生理盐水,以增加溴的排出。

2.不宜用于癫痫病人。

3.不宜用于肝功能不全病人。

4.11 溴化钾的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厌食等胃肠道反应。可有皮疹、精神抑郁、困倦、记忆力减退等。长期服用能蓄积中毒,早期症状为皮疹(溴痤疮)、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如出现长期症状应即刻停药,并在饮食中增加食盐量或服用氢氯噻嗪促进其排出。

4.12 溴化钾的用法用量

口服:1次2~10ml,1日3次。饭后以温水溶解后服下。

每次0.3~1g,3次/d:小儿每次每岁0.1g,3次/d。

4.13 药物相互作用

1.溴化钾的排泄受氯离子的影响,氯化物排泄增多,溴离子的排泄也增多。

2.与其他催眠药有相互增强作用。

3.能减弱抗凝血药的作用。

4.14 专家点评

急性中毒可有头晕、头痛、软弱无力、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语言不流畅、震颤、腱反射亢进等;精神症状有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情绪抑郁、精神错乱,有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及呼吸抑制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血清及尿中溴定性定量测定有助于溴化物中毒的诊断。

救治:1.经口急性中毒者立即催吐,0.9%氯化钠注射液洗胃,硫酸钠导泻。

2.及早静脉输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盐水,成人1天可输入氯化钠6~8g,亦有用至30g者,以增加血清中氯离子浓度,使肾脏在增加排氯同时,加速溴离子排出。利尿药氢氯噻嗪可使尿氯增加,亦有助于加速溴离子排出。

3.对原有心脏疾病、心衰水肿患者,不宜采用大量氯化钠,可改用氯化铵。

4.其他对症治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