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名 中医学 针灸学 解剖学 经外奇穴 中医骨名
chéng gǔ
osteogenesi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keletonization[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成骨:1.经外奇穴名;2.骨名。
成骨为经外奇穴名[1]。《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奇穴,名成骨。
位在膝关节腓侧,股骨外上髁最高点处。
在膝关节腓侧,股骨外上髁最高点处。
主治腰痛,鹳口疽,坐马痈等。
浅刺出血。
成骨为骨名。又名骭骨。即胫骨[2]。
参见䯒骨:
䯒骨为骨名[3]。即胻骨。小腿胫、腓骨之统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腑骨空在辅骨之上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腑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又臁胫骨者也。其骨二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其形粗;在后者名辅骨,其形细,又俗名劳堂骨。”
䯒即胻。胻骨为骨骼名[4]。亦作䯒骨,指小腿胫骨。《灵枢·本输》载:“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一释作胫腓骨统称。《医宗金鉴》:“胻骨……俗名臁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