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嘈杂(gastric discomfort[1]、stomach upset[2])为症状名[3]。是指以自觉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脘部懊𢙐,莫可名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有胃热、胃虚、血虚之不同。见《丹溪心法》。一作𩠎杂。俗称心嘈。
《景岳全书·嘈杂》:“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𢙐。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
5 嘈杂的辨证治疗
嘈杂有火𩠎、痰𩠎、酸水浸心作嘈、气郁胸膈作嘈及蛔虫作嘈之分。
5.1 火𩠎
因火所致嘈杂者,兼见食已即饥,虽食不饱,治宜降火为主,可用和中汤、三圣丸、左金丸等方。
5.2 痰𩠎
若湿痰壅盛者,见气闷多痰,似饥非饥,不欲饮食,治宜和胃化痰,可用白术丸、曲术丸。
5.3 酸水浸心作嘈
酸水浸心作嘈者,多因脾胃虚寒,水谷不化,故停饮作酸,症见泛吐酸水,治宜温中和胃,可用温胃饮、六君子汤。
5.4 气郁胸膈作嘈
气郁胸膈作嘈者,症见胸膈痞闷,脉沉而濇,治宜理气宽胸,可用气郁汤、逍遥丸。
5.5 蛔虫作嘈
5.6 胃热
嘈杂·胃热证(stomach upset with stomach heat syndrome)又称胃热嘈杂,是指胃有火热,以嘈杂而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红,苔黄干,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嘈杂证候。
5.6.1 症状
5.6.2 治法
宜和中清热。
5.6.3 治疗胃热嘈杂的方药
用温胆汤[备注]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为主方,热盛者可加黄连、山栀之类。
5.7 胃气虚
嘈杂·胃气虚证(stomach upset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胃气不足,以嘈杂时作时止,兼口淡无味,食后脘胀,体倦乏力,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嘈杂证候。
5.7.1 症状
5.7.2 治法
5.7.3 治疗胃气虚型嘈杂的方药
用四君子汤[备注]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山药、扁豆之类。
5.8 胃阴虚
嘈杂·胃阴虚证(stomach upset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胃阴不足,嘈杂而兼口干舌燥,不思饮食; 或知饥不食,食后饱胀,大便干燥; 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嘈杂证候。
5.9 血虚
嘈杂·血虚证(stomach upset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又称血虚嘈杂,是指血虚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记忆力弱,手足发麻,妇女经少经闭,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嘈杂证候。
5.9.1 症状
5.9.2 治法
宜补益心脾。
5.9.3 治疗血虚嘈杂的方药
用归脾汤[备注]归脾汤(《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术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为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