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补气为补法之一。亦称益气。是一种治疗气虚证的方法。气虚多与肺、脾两脏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声低懒言、呼吸少气、面色㿠白、自汗怕风、大便滑泄、脉弱或虚大等。针灸常选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补中气、助健运;以关元、气海、足三里、百会、脾俞等穴,补中气,升举下陷;以气海、合谷、大椎等穴,补卫气,固表敛汗[1]。
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喘促,怕风自汗为主症;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为主症。可用玉屏风散补卫气,固表敛汗;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中气,助健运。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补气
- 《药症忌宜》:正文
合香檀香龙脑香安息香余忌药俱录后。宜滋补,阳虚者补气,阴虚者补血,阴阳两虚则气血双补,兼宜清热降气豁...
- 《本草新编》:[卷之一(宫集)]黄
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
- 《辨证录》:[卷之二]中风门(二十五则)
(五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而斜正矣。方中以补血补气为先,而佐辅之药多用阳明之味者何居?盖阳明之脉起...
- 《内经博议》:[附录]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大便溏或完谷不化。小便自利。不渴。不省人事。治宜补气温中。甘温辛热。上盛下虚。属阳盛阴虚。治宜降。益...
- 《辨证录》:[卷之十二]难产门(六则)
衰者子难产。所以临产之前,必须补血,虽血难骤生,补气正所以生血也。然徒补其气,不兼补其血,则阳过于旺...
- 更多古籍中的补气
补气药品说明书
- 人参补气胶囊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 补气口服液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参桂补气养血口服液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十八味人参补气膏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