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鼻通为经外奇穴别名,即上迎香[1]。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左右计2穴[2]。主治鼻炎、鼻塞、鼻部疖疮[2]。
上迎香为经外奇穴名(shàngyíngxiāng EX-HN8)[3][4]。出《银海精微》 。别名鼻通、鼻穿、穿鼻[5]。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3]。有清利鼻窍,通络止痛的作用。
3 拼音
shàngyíngxiāng
4 代号
EX-HN8
5 鼻通的别名
鼻通(《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鼻穿(《奇穴治疗诀》)
穿鼻[5]。
6 出处
7 鼻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上迎香穴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3][6]。
位于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左右计2穴[2]。
上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翼沟上端处。正坐仰靠取之[4]。
上迎香穴位置缺如,近代定位于鼻骨下凹陷中,当鼻唇沟上端尽处[5]。
经外奇穴——上迎香的位置
经外奇穴——上迎香的位置
8 鼻通穴取穴方法
仰靠坐位。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上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翼沟上端处,正坐仰靠取之[4]。
9 鼻通穴穴位解剖
上迎香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鼻翼肌。分布有眶下神经,滑车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颊支和内眦动、静脉。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眶下神经和滑车下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面动脉分支分布[6]。
布有筛前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和面动、静脉[5]。
10 鼻通穴的功效与作用
上迎香穴具有清利鼻窍,通络止痛的功效。
11 鼻通穴主治病证
上迎香穴主治鼻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部疮疖,鼻窦炎,鼻塞、鼻中癔肉,过敏性鼻炎,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感冒头痛等。
上迎香穴主治头痛、鼻塞、鼻中癔肉、暴发火眼、迎风流泪、鼻炎、鼻旁窦炎等[4]。
上迎香穴主治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瘜肉,烂弦火眼,感冒头痛等[5]。
其他病:头痛[7]。
12 鼻通穴的配伍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针尖向内上方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鼻额眼球部[7]。
13.2 灸法
14 鼻通穴的配伍
上迎香配印堂、合谷、肺俞,有宣通鼻窍的作用,主治鼻塞,鼻渊。
上迎香配鱼腰、睛明、攒竹、太阳,治目赤肿痛[7]。
上迎香配迎香、天府、肝俞,治眼目流泪[7]。
上迎香配上星、印堂、合谷,治慢性鼻炎[7]。
15 参考资料
- ^ [1]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4.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
- ^ [6]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古籍中的鼻通
- 《疡医大全》:[卷三十七急救部]救自刎门主论
枕住脑后,使刀口不开,须要避风衣被盖暖。若气从口鼻通出,用白米一盒,入人参一钱,生姜三片同煎,粥汤饮...
-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三]鼻通多涕鼻干无涕第五十六
鼻干无涕肺腑热。其间形症有数般。叮咛良工细认识。鼻通多涕。肺气顺也。所谓多涕者。鼻常有涕。非鼻涕暂见...
- 《本经逢原》:[卷二石草部]石胡荽
食草气温而升,味辛而散,故能透达巅顶。人但知其搐鼻通而落息肉,不知其治头痛之功最捷,而除翳之功更奇,...
-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枳]石南叶
风。瞳仁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用石南散吹鼻通顶。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丁五七个。为末。每吹少...
- 《药鉴》:[新刻药鉴卷之二]防风
俱受其无形之气,疾斯愈矣。何也?盖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
- 更多古籍中的鼻通
鼻通药品说明书
- 鼻通宁滴剂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鼻通滴鼻剂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畅鼻通颗粒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