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鼻孔(nostril)为七窍之一[1]。指鼻前孔,是呼吸出入的通道口[2]。禾髎所在[3]。古人认为观察鼻孔的出气,可以测候膀胱水道是否通利[1]。
鼻(nose)为五官之一。又称明堂。是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觉器官[2][4][5]。鼻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5]。前面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5]。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5]。頞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5]。鼻孔内有鼻毛,鼻孔深处称为鼻隧[5]。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为肺之窍[5]。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之所属。头面为诸阳所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之处。鼻病多与肺脏有关,也与脾、胆等脏器有涉[5]。鼻有“明堂”之称,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故又属“清窍”。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3.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2.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1.
古籍中的鼻孔
- 《经穴汇解》:[卷之一]头面部第一
鼻柱下。沟中央。(神应)按聚英。医统。大成。作近鼻孔非是。医学纲目曰。口含水突处。七种类稿曰。人居天...
-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面第二行左右十穴
。巨二穴。夹鼻孔旁八分。直目瞳子。跷脉足阳明之会。针三分。得气即泻。灸七壮。明云、巨在鼻孔下。夹水沟...
- 《普济方·针灸》:[卷六针灸门]穴
。刺入一分。则是铜人经误写一分为一寸也。巨二穴夹鼻孔傍八分。直目瞳子。跷脉足阳明之会。针三分得气即泻...
- 《医门补要》:[附载采集先哲察生死秘法]鼻部
黑者,痰饮。鼻色黄者,湿热。鼻欲嚏不能者,为寒。鼻孔干黑,如烟煤者,阳毒热,极凶。鼻孔黑润出冷气者,...
- 《疡医大全》:[卷十七咽喉部]单双蛾门主方
即鼓捶草,)取三四根捣汁,加人乳和匀,左边蛾滴右鼻孔中,右边蛾滴左鼻孔中,双蛾两鼻孔俱滴,吐出痰涎,...
- 更多古籍中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