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骨折

目录

1 拼音

bì hé xì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

closed fracture

3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4 疾病概述

闭合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愈合也较快。

骨折的急救:

(1)一般处理: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首先抢救生命。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量消除显著的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

(2)创口包扎:若骨折端已戳出创口,并已污染,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若在包扎创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须向负责医师说明,促其注意。

(3)妥善固定:骨折急救处理时最重要的一项。急救固定的目的有三: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移动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3)便于运输。

(4)迅速运输:治疗骨折的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5 疾病描述

闭合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愈合也较快。

6 症状体征

休克、软组织伤、出血、骨折。

7 疾病病因

外伤史,自身的疾病状态。

8 诊断检查

1、询问伤情

包括受伤原因、时间、地点、受伤时身体姿势及何部先着地,如有创口或出血,还应询问创口处理经过,是否用过止血带及上止血带时间。

2、全面体检

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对严重伤员必须快速进行。

3、X线检查

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9 治疗方案

1、治疗

(1)手法复位

1)四肢大多数新鲜稳定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及外固定。

2)麻醉,可酌情选用局麻、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等。

3)按上述的复位与固定原则进行。

(2)持续牵引

1)股骨骨折、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或严重肿胀的肱骨髁上骨折等,宜用持续牵引复位治疗。

2)小儿骨折可采取皮牵引。4周岁以内幼儿股骨干骨折,可采用Bryant悬吊牵引;12岁以上儿童可用骨牵引,但应注意勿损伤骨骺。

3)在持续牵引的同时可加用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以纠正骨折端侧方移位和成角畸形。

4)持续牵引至骨折端出现纤维性愈合及较为稳定(一般3~4周)后可改用石膏管型、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亦可持续牵引至骨折临床愈合。

(3)手术复位及内固定

2、适应证

(1)手法不能复位的骨折,例如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以及某些关节内骨折。

(2)手法复位固定不能保持对位者,如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等。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

(4)某些部位的骨折内固定有明显优越性者,如股骨干中、中上及中下1/3横形骨折、股骨颈骨折等或同一骨骼多段骨折用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无法兼顾者。

(5)骨折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者。

(6)同一肢体多发骨折。

(7)对小儿骨折行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术应持慎重态度,切勿损伤骨骺。

3、术前准备

(1)按一般手术前常规处理。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固定器材,如适当规格和大小的钢板、螺钉及髓内钉等。在同一创口内只许用同种金属制造的内固定器材,以免发生电解作用,影响骨折愈合。

4、注意

(1)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少剥离骨膜。

(2)选择与骨折类型、部位等相适合的内固定物,如髓内钉、Ender钉、钢板、钢丝、螺丝钉、螺栓、克氏针及缝合线等。

(3)术中再次观测内固定物与骨折端的解剖特点是否适应,如髓内钉的直径和髓腔是否一致。

(4)内固定物欠牢固者,术后应辅以确实外固定直至临床愈合,内固定物牢固者术后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以石膏托保护。髋部内固定后可辅以皮牵引或穿木板鞋,以防患肢外旋。

5、术后处理

(1)按一般手术后常规处理。

(2)定期X线拍片观察内固定物的位置及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有滑出、变位者应设法纠正,愈合延迟者应予以确实外固定。

10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式,尽量避免外伤。

11 特别提示

1、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2、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