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孢子菌病

目录

1 拼音

bí bāo zǐ jun1 bìng

2 英文参考

rhinosporidiosis

Rhinosporosis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鼻孢子菌病是由西伯鼻孢子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真菌病,可引起粘膜息肉,主要波及鼻部,也可波及眼,波及其他部位的粘膜,皮肤甚少波及。

5 疾病描述

鼻孢子菌病是由希伯鼻孢子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真菌病,可引起粘膜息肉,我国曾在广州发现1例,在南京我们曾于3年内发现6例。

6 症状体征

据2000例分析,70%波及鼻部,15%波及眼,8%波及其它部位的粘膜,皮肤甚少波及。

(1)鼻型

常起于鼻中隔等粘膜,有异物感、痒、流鼻涕,其中的息肉由无蒂变为有蒂,逐渐增大可致鼻腔堵塞。排出物为带菌粘液,常有轻度出血。最终呈球状带蒂息肉,呈暗红或鲜红色。病变可扩大至唇或鼻咽部,最大者可达20g,以致发生呼吸及吞咽困难。

(2)眼型

90%可波及睑结膜,也可侵犯球结膜、睑缘、眼眦及其它眼部附属器。呈小而扁的息肉,淡红至红色,其上布以白色小球状体。眼部发红,畏光,有分泌物,也可发生结膜继发感染而致眼睑外翻等。但有时则呈暗红色,有如血管瘤。

(3)皮肤型

少见,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区,初起为小丘疹样疣状,渐次融合成浸润斑块,以后表现出锯齿形,常有溃烂及继发感染。少数可播散而成为硬的皮下结节,不痛。

(4)其它型

有时侵犯喉、硬腭、会厌、阴道、女阴、悬雍垂及肛门,阴道及肛门的损害可呈红色带蒂的肿块。也有报告可波及腮腺、气管、支气管等,后者若发生阻塞可窒息而死。偶有报告可波及脾、肝、肺及脑、耳等。

7 疾病病因

鼻孢子菌病是由希伯鼻孢子菌所引起,但尚未找到其腐生状态,培养分离也未能成功。有人认为发病与污水中工作或洗澡有关。曾有人总结迄1964年已报告的2 000例中,88%发现在印度和斯里兰卡,患者的年龄自3岁直至90岁不等,以20~40岁之间为最多,而男性患者约占70%~80%。

8 病理生理

局部的移行上皮常内凹或呈瓶状形成假囊肿,其内有孢子、脓液及粘液,上皮增生变薄,其下有子囊。上皮内可见有孢子及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等浸润,间或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有小脓疡。希伯鼻孢子菌在HE和PAS染色之病理切片中常易找到。

9 诊断检查

本病可由临床症状、病理及真菌检查而确诊。但由于其红色赘生物呈息肉状,易与粘液囊肿、血管瘤、湿疣或肿瘤相混淆,应注意区别。隐球菌有时也可引起息肉状损害,也应作真菌检查以区别之。

10 治疗方案

单个损害可作手术切除,但多见有复发者,故宜同时作两性霉素B局部浸润注射或内服酮康唑、静脉点滴氟康唑等以防复发。

11 特别提示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渔民、农民及潜水员易染本病。在流行地区,家畜如牛、马等亦可受染,但动物传染给人或人与人直接传染尚无报告。

避免接触污水,防风防沙,讲究卫生,不挖鼻孔,不揉眼睛,可防感染。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