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

中医学 针灸学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辨证 中医证名

1 拼音

biǎo zhèng

2 英文参考

exterior syndrom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表证证候[1]。指外感病的初期,起病较急,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以发热恶寒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常见症的证候[2]表证多由六淫之邪侵犯人体所引起。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症状。治宜解表为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表证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之分。

4 表寒证

表寒证指由风寒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3]。即以风寒束表,肺卫气郁,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体疼痛鼻塞清涕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寒伤寒初客太阳头痛发热恶寒者,名曰外感。”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而润等。治宜辛温解表,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杏苏散等方。

5 表实证

表实证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气郁遏,腠理闭塞,以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体疼痛,脉浮紧为常见症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治宜解表发汗,用麻黄汤等方。

6 表热证

表热证又称风热袭表证。指感受风热阳邪所致的表证。即风热侵袭肌表,以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皮肤红肿灼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赤水玄珠·论表里热》:“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治宜辛凉解表。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方。

7 表虚证

表虚证风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之气不和所致的表证,以恶风自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虚者,或为多汗,或为肉战,或为怯寒。”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治宜解肌发表,用桂枝汤等方。

表虚证亦指慢性疾患的汗多证。常见汗出不止,怕风畏寒精神倦怠,脉濡软无力。治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牡蛎散之属。

历代医家亦称自汗表虚(见《医述·表里虚实》)。

8 表实证

表实证外邪束表,腠理闭塞所致的证候。《景岳全书·传忠录》:“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治宜解表发汗,用麻黄汤等方。

9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2.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9.

治疗表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表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表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表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