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血虚证

目录

1 拼音

biàn mì ·xuè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constipation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便秘·血虚证(constipation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称血虚便秘,是指津血不足,以大便干结,努挣不下,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失眠健忘,或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虚秘证候[1]

4 便秘·血虚证的症状

便秘·血虚证患者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涩[2][3]

5 证候分析

血液亏虚,肠道失荣:血虚津少,不能下润大肠,故大便秘结。血虚不能上荣,故面色无华。心失所养则悸。血虚不能滋养于脑,故头晕目眩。唇舌淡,脉细涩,均为阴血不足之象。[3]

6 便秘·血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便秘·血虚证治宜养血润燥[3]

6.2 方药治疗

便秘·血虚证可选用润肠丸,大剂四物汤加陈皮、甘草、酒红花,导滞通幽汤,益血丹等[4]

便秘·血虚证可用《嵩崖尊生全书》润肠丸[备注]润肠丸(《沈氏尊生书》):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治疗。本方重在补血润下。方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与麻仁、桃仁同用,兼能润燥通便;枳壳引气下行。若因血少而致阴虚内热,出现烦热、口干、舌红少津,可加玄参、生首乌、知母以清热生津。若津液已复,便仍干燥,可用五仁丸[备注]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橘皮以润肠通便。[4]

滋阴养血,增液润肠法:《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并指出:“此类便秘误用硝黄利泻,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汤加苏子、橘红、杏仁苁容,倍用当归。”以四物汤加肉苁蓉、何首乌、阿胶为本法主方,血虚加黑芝麻、桑椹子。血虚有热加地栓、槐角、黄芩。

6.3 针灸治疗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方义:大肠俞乃大肠腑气转输之处,配其募穴天枢,调理气血,疏通腑气;支沟宣导三焦气机,通调腑气;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有“合治内腑”之意,调理腑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

随证配穴:气血虚—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4 推拿疗法

[5]

选穴:足三里、脾俞、胃俞、八髎、肾俞、命门、大肠俞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左右结构:㨰法沿脊柱两侧从脾俞到八髎穴往返施术,时间约5分钟;用轻快的按揉法在肾俞、大肠俞、八髎穴施术,每穴约1分钟。横擦胸上部、左侧背部及骶部八髎穴,均以透热为度。按揉足三里、脾俞各1分钟,可配合捏脊3遍。横擦背部及腰部肾俞、命门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6.5 饮食疗法

6.5.1 推荐食材

便秘·血虚证患者建议食用海参、黑芝麻、阿胶、当归、大枣、桑椹等[5]

6.5.2 推荐食疗方

[5]

1.木耳海参煲猪大肠(《饮食疗法》):木耳50g,海参20~30g,猪大肠150~200g。猪大肠洗净切小段,与海参、木耳加清水适量同煮,熟后以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2.阿胶葱白煮蜜糖(《中国药膳学》):阿胶6g,葱白3茎,蜂蜜2匙。用水1碗煮葱白,沸后捞出,加入阿胶、蜂蜜炖化,饭前温服。

3.黑芝麻杏仁粥(《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黑芝麻90g,杏仁60g,大米90g,当归9g,白糖适量。前三味水浸后磨糊状,煮熟后用当归、白糖煎汤调服。日1次,连服数日。

7 关于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5][6])为病名[7]。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7]。又称大便难[8]。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8]。其发病的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8]

热秘现常分为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等)、虚秘(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便秘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0-173.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70-73.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5.
  5. ^ [5]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9.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2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