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

目录

1 拼音

yù fáng jiē zhǒng

2 英文参考

vaccin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预防接种(vaccination[1])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机体,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特异性的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1]

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项重要措施。预防接种不但可以保护被接种者个人,使其能够抵抗某些传染病,而且当产生免疫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时,也就提高了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可以控制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预防接种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健康尤其重要。我国对7岁以下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使儿童获得对白喉、麻疹等六种传染病的免疫。不同的疫苗可采用不同的接种途径,常用的接种途径有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皮上划痕及口服等。在接种疫苗后,有些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反应,如发生红、肿、痛或出现硬结。有的还会出现全身反应,如体温上升、头痛、恶心等。这些反应多为正常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局部和全身反应者应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反应一般在数日内即可消失。如出现晕厥、过敏性休克等极少发生的情况,应迅速转送医院抢救,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4 预防接种预备工作

1.组织接种小组,准备接种器材。患咽峡炎、感冒或手部皮肤病的人员不得参加接种工作。

2.组织有关接种人员熟悉接种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3.对全体受接种人员进行有关预防接种的卫生宣传教育。要求接种前1d洗澡更衣,接种前1d起3d内禁止强体力活动。

4.通过健康检查,确定受接种人员名单,对暂缓接种及不宜接种者应按各该疫苗说明书中的要求确定。

5.接种室及预防接种器材应注意清洁消毒,皮肤接种用针每人1枚,注射接种用注射器每人1副,不得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6.准备好一定床位及急救药品,以备收治强反应者。

7.接种前检查各瓶疫苗能否使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使用:①包装破损或有裂痕;②外观改变,有异物或有不能振碎的絮状物小块或小薄膜;③菌体明显溶解而变澄清的;④已过期的;⑤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的;⑥有轻微混浊的破伤风抗毒素。

5 预防接种种类及接种时间

1.卡介苗  初生婴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男女儿童均宜接种。

2.牛痘苗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1979年10月25日为“人类天花绝迹日”,从此全世界已消灭天花。我国也已取消在全国范围内婴儿种痘的办法,规定仅对边境地区和边远山区1-2岁婴幼儿种痘1次,以后不再复种。

3.麻疹活疫苗  初种:8足月婴儿。复种:小学一年级学生。补种:学龄前儿童接种史不明,无记录可查者,剂量均为0.35ml,接种时间每年9-10月份。凡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须间隔1-3个月再接种。

4.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  初服:2足月婴儿。加服:1岁、2岁及小学一年级学生。补服:学龄前儿童未服满I、Ⅱ、Ⅲ型3次者须补服,缺型补型,缺次补次。先服1型(红色),间隔1个月后再服Ⅱ/Ⅲ型(蓝色)。集中于每年1-2月份完成。

5.百日咳菌苗、白喉与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  全程3足月开始,第1次0.25ml,第2、3次均为0.5ml,每次间隔均为1-3个月,皮下注射。全程接种后次年加强(距第3针间隔半年以上),剂量为0.5ml,皮下注射。4足岁时第2次加强注射。如为5足月开始全程,则3足岁为第1次加强。学龄前儿童以往未经全程注射者须补漏。如为百日咳菌苗禁忌者可改用精白破全程接种。第1次0.5ml皮下注射,第2次间隔1-3个月,10-12月份完成。

6.乙脑疫苗  1足岁以上儿童,第1年全程2针,剂量为0.1ml,皮下注射,间隔7-10d。第2年加强l针(0.5ml)为基础免疫。以后小学一、四年级各加强1针,剂量为1.0ml。接触史不明者应重新进行基础免疫。5月份完成。

7.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接种对象为连续2年有伤寒患者发生,供水与卫生设施较差地区人群。第一年全程3次,每次0.1ml,间隔7-10d,皮内注射。以后连续二年加强1针。3-4月份完成。

8.冻干流脑多糖体菌苗(A群)  接种对象为流脑流行区与患者密切接触者(3-14岁儿童)。用稀释液将菌苗稀释至5ml,每人注射0.5ml,三角肌附着处深部皮下注射。

9.狂犬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  被狂犬或疑似狂犬的动物咬伤、抓伤者使用。鼠肾组织培养狂犬疫苗注射10针,于被咬后当日2、3、7、10、14、20、30、90d各肌内注射疫苗1支。抗狂犬病血清按20-40U/kg(成人10m1),肌注,使用前先做过敏试验。

10.钩端螺旋体菌苗  以在流行区参加农业劳动者为主,第一年2针,1.0ml、2.0ml,间隔7-10d,以后每年注射2针,应于农忙前或四月上旬前完成。

其他,甲型流感活疫苗、森林脑炎疫苗、流行性斑疹伤寒疫苗、干燥布氏菌活菌苗、炭疽活菌苗、霍乱菌苗、黄热病疫苗、鼠疫活菌苗、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气性坏疽抗毒素、肉毒抗毒素、蛇毒抗毒素、抗腺病毒血清、丙种(胎盘)球蛋白等,均于情况需要时采用。

6 实施步骤、方法及注意点

1.登记受接种者的姓名、性别、职别、疫苗名称、批号、剂量、次数及接种日期。对于干部、家属、儿童,最好建立预防接种卡,记录简要病史、体检所见、历次接种种类、剂量、方法、日期、反应等。

2.对注射非常恐惧紧张的人,接种时可能发生休克,应事先妥加解释及抚慰,待紧张状态平复后再行注射。

3.暴露接种部位,常规皮肤消毒(接种痘苗、卡介苗及麻疹疫苗只用乙醇消毒,禁用碘酊消毒,以免杀死活疫菌苗),待乙醇干后方可接种。接种用具在使用前必须严密消毒。

4.接种方法及步骤按各说明书要求进行。

5.接种后,应将装盛活疫(菌)苗的空瓶及残余疫(菌)苗液煮沸5min或焚毁。

6.嘱受接种者在接种当日及次日适当休息,禁止饮酒及剧烈运动。

7.在接种当日及次日组织检查受接种者的反应情况并登记。有较重反应者应予适当治疗,严重反应者须入院治疗。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