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macul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斑疹(macule)为病名[1]。即癍疹(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是指限局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的表现[2]。
癍疹为热病过程中发于肌表的癍和疹两种病证[3]。点大成片,斑斑如锦纹,抚之不碍手的称为癍,形如粟米,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名为疹。
癍疹的形色,总以松浮,稀疏,红活为邪浅病轻;紧束有根,稠密,色深(如紫、黑色)为邪毒深重。
癍和疹虽系两证,然亦有癍疹齐见者。
癍疹发出后,以神清者为佳。《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发出宜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之意。如斑疹出而昏者,正不胜邪,内陷为患,或胃津内涸之故。”
5 关于斑
斑即癍。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黑色癍点。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
《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又:“斑从肌肉而出,属胃。”
5.1 斑的病因病机
5.2 斑的症状
癍色以红活为佳,若见紫、黑色为热盛毒重。
癍点初见于胸膺部,迅速发展至背、腹及四肢等处,伴见发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舌绛而干等症。
5.3 斑的治疗
治以清胃解毒,凉血化癍为主。方如化癍汤、消癍青黛饮等。神昏谵语者,兼用紫雪丹。若里热壅盛,癍出不快者,可酌用下法。《温病条辨·中焦篇》:“斑疹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癍证虽属热者多,亦有属于虚寒者。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各种感染性菌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