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

目录

1 拼音

bàn xià bái zhú tiān má tāng

2 英文参考

Banxia Baizhu Tianma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inelliae and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nd Gastrodiae 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半夏白术天麻汤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其中《医学心悟》卷三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半夏4.5g、天麻3g、茯苓3g、橘红3g、白术9g、甘草1.5g,具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本方为治疗风痰眩晕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等属风痰上扰者。

4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

该方剂用来治疗两种类型的眩晕,据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积极调节作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对症治疗作用[1]。该方剂具有一定免疫促进、调节作用及抗炎、抗氧化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特别是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功能,可能在病理治疗上起一定作用[1]。该方剂还有一定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作用,这对颅内感染性疾病及占位性病变可能有一定作用[1]。但是眩晕病因复杂,种类繁多,所以在治疗时除用该方剂外,还应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疗法[1]

4.1 处方

半夏一钱五分,白术、天麻、陈皮、茯苓、蔓荆子各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三个[2]

半夏4.5g、天麻3g、茯苓3g、橘红3g、白术9g、甘草1.5g[3]

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红6g、白术15g、甘草3g[4]

半夏一钱五分,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三个,蔓荆子一钱[5]

4.2 功能主治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功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5]。治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5]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之功效[5]。主治风痰上扰证[5]。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5]

4.3 用法用量

水煎服[5]

加生姜1片,大枣2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

加生姜3g,大枣2枚,水煎服[5]

水煎服[5]

4.4 方解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为患,具有化痰熄风的功效[5]

半夏白术天麻汤为治疗风痰眩晕的常用方剂[6]。其病缘于脾湿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清空[6]。风性主动,肝风内起,则头眩物摇;复因湿痰上犯,浊阴上逆,故眩晕之甚,自觉天旋地转,遂作呕吐呃逆[6]。治宜化痰熄风之法[6]。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故本方以此两味为君药[6]。以白术为臣,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6]。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尤能治生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以使气顺则痰消[6]。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6]。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熄风之效,俾风熄痰消,眩晕自愈[6]

4.5 运用

1.半夏白术天麻汤为治疗风痰眩晕的常用方剂[6]。凡临床上出现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6]

2.加减法: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以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代赭石以潜阳熄风[6]。若体虚者,加人参[6]

3.使用注意: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之眩晕,不宜应用[6]

4.6 现代适应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见上述证候者,均可随症加减用之[7]

4.6.1 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晕动病等。其中美尼尔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内淋巴系统膨胀、压力升高,使内耳末梢器缺氧和变性所致。迷路炎大多是急、慢性中耳炎及中耳病变直接破坏迷路的管壁引起的,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张所致。内耳药物中毒最常见的是链霉素损害第8对颅神经所致。前庭神经元炎大部分起源于上呼吸道感染。位置性眩晕是由于迷路内部或中枢性病变所致。晕动病多由乘车、船等引起。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是眩晕。

4.6.2 神经性眩晕

神经性眩晕即脑性眩晕,病因复杂,常见原因有:①颅内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血管受机械性压迫或脑血管本身狭窄或痉挛所致。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b.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c.脑动脉粥样硬化。d.高血压脑病。e.延髓外侧综合征。②颅内占位性病变,a.听神经纤维瘤。b.小脑肿瘤。c.第四脑室肿瘤。d.其他部位脑肿瘤。③颅内感染性疾病,a.颅后凹蛛网膜炎。b.小脑脓肿。④颅内脱髓鞘性疾病及变性疾病,a.多发性硬化。b.延髓空洞症。

4.7 药理作用

[8]

4.7.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半夏水煎剂有中枢性镇吐及镇咳作用,有镇静、催眠作用,其所含凝集素能易化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血中皮质酮水平升高。天麻所含天麻素能明显降低谷氨酸造成的神经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并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维持缺血再灌注脑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LPO生成,显著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天麻及所含天麻素及其苷元能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具有抗眩晕、镇痛、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天麻水煎剂、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草醇等均具有镇静作用,对抗咖啡因引起的中枢兴奋性,显著延长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天麻素在体内分解成天麻苷元,天麻苷元与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有相似的结构,天麻苷元与脑内苯二氮革类受体结合而发挥镇静作用,同时镇静作用还可能与降低脑内DA及NA含量有关。臣药白术煎剂能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白术及其所含白术多糖能提高小鼠学习记忆和抗氧化能力,白术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因而具有抗应激作用。佐药茯苓煎剂具有保护中毒性耳损害作用;茯苓皮的甲醇提取物可使胰岛素分泌诱导活性增强。甘草及其所含甘草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能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甘草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且甘草能促进皮质激素合成;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抑制皮质激素在肝脏的代谢失活,从而使血中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浸膏等均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生姜及生姜油、姜辣醇及姜辣烯酮则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大枣具有催眠及增强睡眠的作用。

4.7.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天麻注射液能抑制醋酸、5-HT、PGE2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对炎性水肿有抑制作用;天麻注射液还能使血中SOD及GSH-Px活力明显升高,起到抗氧化作用。臣药白术所含白术内酯对乙酸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显著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及白术多糖能提高RBC的SOD及GSH-Px活性,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降低RBC中MDA含量,对抗RBC自氧化溶血,并能清除氧自由基。佐药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或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状。佐药橘红所含橙皮苷及甲基橙皮苷具有抗炎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血管出血,对肉芽肿囊性炎症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橘红水提取液有明显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对肝、肾、心肌等组织过氧化反应及LPO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对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使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过透性增加、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等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wartzman反应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的抗炎作用除与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及本身的类皮质激素成分有关外,还与其能抑制PGE2作用和减少内源性PGE2的产生有关;对免疫性炎症的抑制与抑制纤溶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以及抑制细胞膜通透性亢进有关,甘草酸、甘草次酸还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生姜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抑制作用;生姜提取物可清除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显著抑制H2O2所致RBC溶血,抑制肝组织产生MDA。大枣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活性大小与剂量呈正相关,同时可提高血中SOD活力,降低血浆中LPO含量。

4.7.3 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半夏有较强的内皮系统激活活性,能促进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君药天麻所含天麻多糖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天麻素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血清溶菌酶活力,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提高溶血空斑、玫瑰花环形成细胞、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值,对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臣药白术水浸液能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及胸腺的重量,对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增强作用;白术多糖能单独激活或协同PHA/ConA促进正常淋巴细胞转化,并能明显提高IL-2分泌水平,对抗氢化可的松及异丙肾上腺素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白术挥发油能提高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佐药茯苓及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增加胸腺、脾脏、淋巴结的重量,拮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对抗60Co照射所致外周血WBC减少;对特异性免疫功能可使玫瑰花环形成率及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使脾脏抗体细胞分泌数明显增加;茯苓多糖及羟乙基茯苓多糖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加20~28倍;茯苓多糖能诱生IL-2,茯苓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但对IL-2产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从而对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及血清抗体、脾脏细胞抗体的产生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茯苓煎剂可升高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使胸腺、脾脏、淋巴结重量增加。橘红所含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抑制人体嗜碱性WBC释放组胺、中性粒细胞释放β-尿甘酸化物酶的活性,具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其水煎醇沉液可显著增强血清溶菌酶含量,增加血清抗凝抗体滴度,增加血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形成率。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能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网状内皮系统活性,使抗体显著增加;甘草多糖是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可激活淋巴细胞增殖,且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功能;甘草甜素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能升高T淋巴细胞比率,甘草酸二胺能提高血清INF水平,甘草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生姜能明显改善荷瘤鼠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功能。大枣所含大枣多糖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溶血素、溶血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解;大枣多糖、中性多糖、酸性多糖均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4.7.4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君药半夏水浸剂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对室早、心动过速效果明显,同时半夏水煎醇沉液能增加兔冠脉血流。天麻水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躯体血管、脑血管及冠状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和冠脉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降低血清MDA水平,缩小心肌梗死体积,对丝裂霉素C所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天麻、天麻素对多种动物均有降血压作用;天麻及天麻素、天麻苷元均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能明显降低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急性肺血栓致小鼠的死亡率。臣药白术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白术内酯对心房肌有抑制作用,白术煎剂能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佐药茯苓水、醇及乙醚提取物均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茯苓对衰竭的心脏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有力地减轻心脏前负荷。橘红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其水提取物静注可显著增加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并可短暂增加心肌耗氧量;橘皮注射液还有升压作用,其升压的有效成分是陈皮素,而其所含甲基橙皮苷静注则有降压作用;陈皮还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使药甘草提取液、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且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同时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甘草黄酮成分对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生姜所含姜辣醇为强心药,姜辣烯酮可使心房肌收缩力加强,反复使用可使血压产生一过性降低、明显升高和持续降压三相性作用;生姜水提取物可影响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及PGs的合成,从而对抗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4.7.5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具有显著的镇吐作用,同时具有阿托品样作用,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及总酸度,促进胃黏膜修复,治疗急性胃损伤。臣药白术水煎剂可减轻肝糖元减少以及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增长,使升高的ALT下降;白术丙酮提取物可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对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白术对肠管运动可依其机能状态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抑制之,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又兴奋之,能使肠管活动恢复或接近正常;白术水煎剂可促进胃排空及肠推进功能,白术挥发油则抑制之。佐药橘红挥发油对胃肠道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并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收缩,其煎剂能拮抗毛果芸香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收缩,改善小肠功能,作用比较缓慢,以调节为主。佐药茯苓对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肝脏胶原蛋白,促进肝纤维组织吸收,具有明显的抗肝硬化作用;茯苓还能加速肝脏的再生速度,使肝重量增加;茯苓能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溃疡发生,能弛缓肠管,具有解痉作用。使药甘草能抑制胃液分泌,增加胃黏膜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刺激胃黏膜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甘草酸、异甘草素、FM100等黄酮类化合物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痉挛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并有保肝和抗胃溃疡作用。生姜有止吐作用,生姜煎剂能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抑制盐酸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生姜提取物呋喃大牦牛儿酮可预防应激性溃疡;生姜又可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游离酸分泌,减少胃蛋白酶的作用,强化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对胰酶有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对淀粉、脂肪的消化功能;同时生姜乙醇提取物可降低胃运动幅度,对乙酰胆碱、组胺量效关系呈非竞争性拮抗作用。大枣具有保肝作用。

4.7.6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半夏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临床外用单味半夏治疗官颈糜烂有效率达96.74%,说明半夏对常见致病菌也有抑杀作用。臣药白术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佐药茯苓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可杀死钩端螺旋体。橘皮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外,对烟熏色麴菌等霉菌也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除对上述大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幽门螺旋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虫作用,对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也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痘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能力较强,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对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生姜水浸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也有杀灭作用;60%乙醇提取物对上述细菌及宋内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生姜提取物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4.7.7 对肿瘤的影响

君药半夏及半夏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半夏总生物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652)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季铵生物碱-胡芦巴碱对肝癌有抑制作用,其所含外源性凝集素可凝集人肝癌、艾氏腹水癌细胞。臣药白术挥发油对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及淋巴肉瘤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强癌细胞的抗原性抗体的特异性主动免疫,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和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能力及对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佐药茯苓所含茯苓多糖、茯苓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可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直接细胞毒作用(如改变瘤细胞膜磷脂生化特点),对肉瘤S180、人慢性白血病K65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茯苓素则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核苷转运、抑制DNA合成并提高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具有抗肿瘤作用,对白血病1210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对黄曲霉素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枣具有抗肿瘤作用,大枣中性多糖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可间接抑制肿瘤,其中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TNF、IL-1、NO等细胞因子,NO能杀伤肿瘤细胞;能明显减少胃腺癌的发生率,使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率降低,大枣水溶性提取物对人白血病K65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8 歌诀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8]

4.9 摘录

《医学心悟》

5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

5.1 组成

黄柏,干姜各二分,天麻、苍术、茯苓、黄芪、泽泻、人参各五分,白术、炒神曲各一钱,半夏、麦芽、橘皮各一钱五分[8]

5.2 制法

上药为粗末[8]

5.3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煎,食前热服[8]

5.4 功能主治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下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功能健脾化饮,定风止晕[8]。主治痰厥头痛,咳痰稠黏,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8]

5.5 方解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二药是治疗风痰眩晕的主药;辅以人参、黄芪、白术、苍术补气健脾;干姜温中逐寒;橘皮、神曲、麦芽调气消食;茯苓、泽泻、黄柏泻热利湿,使湿去则痰消[8]

6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卫本)卷下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

6.1 别名

半夏茯苓天麻汤(《卫生宝鉴》卷九)、白术半夏天麻汤(《扶寿精方》)、半夏天麻汤(《杏苑》卷四)、半术天麻汤(《简明医彀》)。①本方方名,《济生拔萃》本作“制半夏白术天麻汤”,《医方集解》引作“半夏天白术汤”。②改为丸剂,名“半夏天麻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6.2 处方

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6.3 功能主治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卫本)卷下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卷一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之功效。主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6.4 制法

上药哎咀。

6.5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6.6 各家论述

1.《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耆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芩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孽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

2.《医略六书》:脾气大亏,痰食滞逆,不能统运于中,故厥逆头痛眩晕不已焉。苍术燥痰湿以强脾;白术健脾元以燥湿;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固中,天麻法风湿以豁痰;泽泻泻浊阴以却湿;神曲消食积开胃,麦芽化湿和中;茯芩渗脾湿;半夏燥湿痰;橘红利气和胃)生姜快膈散痰;黄柏清湿热,干姜温中气也,使气健脾强,则自能为胃行其津液,而痰厥自平,良远温服,俾痰化气行,则胃气融和而清阳上奉,头痛眩晕无不保矣。此温凉并济,补泻兼施之剂,为气虚痰厥头痛眩晕之专方。

6.7 临床应用

1.痰厥头痛:范天騋之内,素有脾胃之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归,为寒气佛郁,闷乱大作,火不得伸故也。医疑有热,治以疏风丸,大便行而病不减,又疑药力小,复加70-80丸,下两行,前证仍不减,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余谓前证乃胃气已损,复下2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制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而愈。

2.不寐:丁某某,男,46岁。失眠已三月余,精神恍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脘胀,嗳气泛恶,纳谷无味,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数。治拟和胃宁心,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0g,清半夏、白术、枳壳、黄连、橘皮各7.5g,茯苓、远志、麦芽、瓜萎、枣仁、竹茹各15g,水煎服。共进24剂,能正常人睡,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3.美尼尔氏综合征:张某某,女,70岁。冬月冒寒,头昏头痛,视物旋转10天。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证”,服药罔效。刻下眩晕未减,泛恶干呕吐涎沫,心悸气短,胸痞纳差,口中粘腻,舌尖发麻,屡欲更衣,大便量少而细软,形体丰腴,舌苔白腻,六脉濡弱,诊为风痰上犯,中气素匮。处方:法半夏、天麻、陈皮各10g,白术12g,茯苓、党参、山楂各15g,吴茱萸5g,生姜6g,炙甘草3g。眼药3剂,诸症大减,已不泛恶,继服3剂而愈。

6.8 摘录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卫本)卷下

7 《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

7.1 处方

半夏(制)4.5克 白术(炒)6克 天麻4.5克

7.2 制法

上药锉碎。

7.3 功能主治

《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卷一健脾化痰,平肝息风之功效。主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以致头旋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能安睡。

7.4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温服。

7.5 摘录

《古今医鉴》卷七

8 《奇效良方》卷二十五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

8.1 处方

半夏1钱半,白术2钱,天麻1钱,茯苓(去皮)1钱,橘皮1钱,苍术1钱,人参1钱,神曲(炒)1钱,麦糵(炒)1钱,黄耆1钱,泽泻1钱,干姜半钱,草果半钱。

8.2 功能主治

《奇效良方》卷二十五方之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头眩恶心烦闷,气喘短促,心神颠倒,兀兀欲吐,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苦头痛眩晕,身重如山,不得安卧。

8.3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3片,煎至1钟,食远服。

8.4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1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5.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11.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11-612.
  7. ^ [7]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12.
  8. ^ [8]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12-61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