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macule)为病名[2]。即癍疹(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是指限局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的表现。
癍疹为热病过程中发于肌表的癍和疹两种病证[3]。点大成片,斑斑如锦纹,抚之不碍手的称为癍,形如粟米,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名为疹。
癍疹的形色,总以松浮,稀疏,红活为邪浅病轻;紧束有根,稠密,色深(如紫、黑色)为邪毒深重。
癍和疹虽系两证,然亦有癍疹齐见者。
癍疹发出后,以神清者为佳。《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发出宜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之意。如斑疹出而昏者,正不胜邪,内陷为患,或胃津内涸之故。”
详见斑疹条。
5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8.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