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斑龙丸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3.2 药品汉语拼音
Banlong Wan
3.3 分类
3.4 剂型
药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重约9克。
3.5 斑龙丸的主要成份
鹿角胶(烊化)、枣仁、党参、肉苁蓉、制附片各、鹿角片、熟地黄、枸杞子、黄芪各、龟板(先煎),当归
3.6 斑龙丸的功能主治
健脾益肾,填精补气,主治脾肾亏虚证。适用于脾肾亏虚证,时有低热,体倦乏力,难任劳作,肢端冰冷,皮肤发硬,冬天尤重,偶有冻疮或者溃烂,食少乏味,大便稀溏,头晕目眩,夜寐欠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且弱,
3.7 斑龙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
3.8 注意事项
无脾肾亏虚慎用。
3.9 专家点评
时有低热,体倦乏力,难任劳作,肢端冰冷,皮肤发硬,冬天尤重,偶有冻疮或者溃烂,食少乏味,大便稀溏,头晕目眩,夜寐欠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且弱,治宜健脾益肾,填精补气,方选取斑龙丸加减:鹿角胶(烊化)、枣仁、党参、肉苁蓉、制附片各10g,鹿角片、熟地黄、枸杞子、黄芪各12g,龟板10~15g(先煎),当归6g。
4 《医学正传》卷三之斑龙丸
4.1 别名
4.2 处方
鹿角胶(炒成珠子)鹿角霜 菟丝子(酒浸,研细)柏子仁(取仁,洗净)熟地黄各250克 白茯苓 补骨脂各120克
4.3 制法
上药磨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或以鹿角胶人好酒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4.4 功能主治
《医学正传》卷三之斑龙丸具有温补元阳,益寿延年之功效。主治真阳不足,腰膝疼痛,阳痿早泄,或小便增多,耳鸣,体倦心烦,或老年阳虚,时常畏寒,气力衰微。
4.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
4.6 备注
方中鹿角胶、鹿角霜通督脉,补命门,大补精髓,最能补精生血而益元阳;菟丝子、补骨脂助肾阳;熟地黄滋补肾阴,益阴以配阳;柏子仁养心安神,茯苓健脾助运。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元阳,延年益寿之功。
4.7 摘录
《医学正传》卷三
5 《医学正传》卷三引《青囊集方》之斑龙丸
5.1 别名
5.2 处方
鹿角胶(炒成珠子)半斤,鹿角霜半斤,菟丝子(酒浸,研细)半斤,柏子仁(取仁,洗净)半斤,熟地黄半斤,白茯苓4两,补骨脂4两。
5.3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或以鹿角胶入好酒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5.4 功能主治
《医学正传》卷三引《青囊集方》之斑龙丸具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升固奇经,通补督脉,育子添嗣,延年益寿之功效。主虚劳肾虚,真阴亏损,精气不足,遗精滑精,阳痿腰痛,盗汗耳鸣,体倦心烦。
5.5 用法用量
仙传斑龙丸(《医统》卷四十八)、斑鹿丸(《何氏济生论》卷二)、青囊斑龙丸(《饲鹤亭集方》)。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斑龙丹”。
5.6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干宁记》云: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故得称龙;鹿有文,故称斑。用其角为方,故名斑龙。鹿卧则口朝尾闾,故为奇经督脉之方。凡入房竭精,耗散其真,形神俱去,虽温之以气、补之以味,不能复也。故以有情之品,专走督脉,复以少阴、太阳之药治其合,乃能搬运精髓,填于骨空,大会于督脉之囟会而髓海充盈。鹿角霜通督脉之气也,鹿角胶温督脉之血也,菟丝、骨脂温肾中之气也,熟地、柏仁补肾中之精也,柏仁属木性润,骨脂属火性燥,非但有木火相生之妙,而柏仁通心,骨脂通肾,并有水火既济之功。使以茯苓、性上行而功下降,用以接引诸药,归就少阴、太阳,达于督脉,上朝髓海,而成搬运之功。
5.7 摘录
《医学正传》卷三引《青囊集方》
6 《文堂集验方》卷三之斑龙丸
6.1 方名
6.2 组成
天竺黄1两,辰砂1两,胆星(姜汁炒)1两,枳壳1两,茯神1两,硼砂1两,琥珀7钱,山药2两,沉香5钱,雄黄5钱,麝香3分。
6.3 主治
《文堂集验方》卷三之斑龙丸主治小儿一切内热潮热,神昏不宁,咳嗽痰涎及惊风惊搐。
6.4 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百一》卷四之斑龙丸
7.1 方名
7.2 别名
7.3 组成
鹿角胶(以酒浸胶数日,煮糊丸众药)10两,鹿角霜(碾为细末)10两,菟丝子(净洗,酒浸两宿,蒸,研)10两,柏子仁(净者,别研)10两,熟地黄(好者,酒浸2宿,蒸焙,余酒入在胶内)10两。
7.4 功效
《百一》卷四之斑龙丸具有平补阴阳,填精益髓,强壮筋骨,安神定志,驻颜益寿之功效。
7.5 主治
《百一》卷四之斑龙丸主治虚劳,消渴。虚劳。真阴虚极及老人、虚人。
7.6 用法用量
每服50-100丸止,早、晚空心盐汤或酒任下。逐日早晚服,久之大有功效。
7.7 制备方法
上先焙鹿角霜、菟丝子、地黄,干后研为细末,方入柏子仁在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3-4升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8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阴药也。鹿角胶霜、菟丝、熟地皆肾经血分药也,大补精髓;柏子仁入心而养心气,又能入肾而润肾燥,使心肾相交。心志旺而神魂安,精髓充而筋骨壮,去病益寿,不亦宜乎?
2.《医方论》:鹿角、菟丝阴中之阳也;地黄阴中之阴也,用以补肾,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