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浊

望诊 中医学 中医病证名 望排出物 中医症状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

1 拼音

bái zhuó

2 英文参考

gonorrhe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hite turbidit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whitish and turbid ur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hite cass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loudy ur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白浊为病证名[1]

4 小便浑浊色白为主要症状的疾患·白浊

白浊(white turbidity)是指尿液浑浊不清,色白如泔浆,或初尿不浑,留置稍长,沉淀呈积粉样的表现[2]。以小便浑浊色白为主要症状。《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亦称便浊、溺浊、尿浊。有虚实之辨。实证多因痰湿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虚证中气下陷阴虚火动、下元虚弱等不同[3]湿痰流注者,小便白浊,胸脘满闷,苔腻。治宜燥湿化痰。用苍白二陈汤固元丹小分清饮等方。若属湿热下注者,更见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用萆薢分清饮徙薪饮等方。脾虚气弱,中气下陷者,症见便浊日久不愈,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软。治宜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

5 溺孔常流白色浊物而小便自清的疾患·白浊

白浊溺孔常流白色浊物而小便自清的疾患。《证治准绳·赤白浊》:“今患浊者,虽便时茎中如刀割火灼而溺自清,唯窍端时有秽物如疮脓目眵淋沥不断,初与便溺不相混滥。”后世称精浊

精浊尿色清而窍端时流糊状浊物者[4]。见《景岳全书·淋浊》。《证治要诀·白浊》:“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黏如胶,频逆而涩痛异常,此非是热淋,此是精浊窒塞窍道而结。”多因酒色无度,败精瘀阻;或肾精亏损,相火妄动,败精夹火而出;或湿热流注精室而成。症见阴茎口常流米泔样或糊状浊物,茎中或痒或痛,甚则如刀割火灼,而尿色自清。浊物色白者称白浊,挟血者称赤浊。若浊物淋沥,尿出灼痛甚者,多属火盛,宜抽薪饮治浊固本丸大分清饮等方。若兼见小便频数者,多属湿热流注精室,宜五苓散益元散。若日久不愈,涩痛全无,多属心肾不足,宜九龙丹固阴煎秘元煎菟丝子丸等方。如见肾气虚寒,则宜右归丸附桂八味丸益智汤等方。多见于淋病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患。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07.

治疗白浊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白浊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白浊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白浊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