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药子

目录

1 拼音

bái yào zǐ

2 英文参考

Trichosanthes palmata[朗道汉英字典]

trichosanthis palmat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riental stephania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白药子

白药子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1]

3.1 别名

白药脂、白药根、金线吊乌龟[1]

3.2 来源及产地

防己科植物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的块根[1]。产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等地[1]

3.3 性味归经

苦、辛,凉,有小毒[1]。入脾、肺、肾经[1]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1]

1.治肝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风湿疼痛,腰肌劳损,衄血,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1]。煎服:6~9g[1]

2.治急性咽喉炎痰涎壅塞者,研末吹喉,或煎水含漱;腮腺炎、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捣敷或磨汁涂[1]

3.5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异粉防己碱(Isotetrandri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等[1]

3.6 药理作用

头花千金藤碱有升高白细胞作用[1]。异粉防己碱有抗炎、镇痛、退热作用,抗炎效果与保泰松相似,并降低血中尿酸含量[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药子

4.1 拼音名

Bái Yào Zǐ

4.2 别名

白药脂、盘花地不容、山乌龟、金线吊乌龟[广东、湖南]、金线吊葫芦[江西]、金丝吊鳖

4.3 来源

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S. disciflora Hand. Mazz.],以块根入药。全年可采,秋末冬初采收为好,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4.4 性味

苦,寒。

4.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4.6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辞典》·白药子

5.1 拼音名

Bái Yào Zǐ

5.2 英文名

RADIX STEPHANIAE CEPHARANTHAE

5.3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头花千斤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的干燥块根,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次根,洗净,切片,干燥。

5.4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直径2~7cm,厚0.2~1.5cm。外皮暗褐色,有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类白色或灰白色,可见筋脉纹(维管束),有的略呈环状排列。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显粉性。气微,味苦。

5.5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含棕色物。外有落皮层。皮层散有少数石细胞。维管束外韧型,略呈轮状排列,木质部不发达,中心木质部可见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细小针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2)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5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2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生成大量黄白色沉淀。

5.6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块、干燥。

5.7 性味

苦、寒。

5.8 归经

入脾、肺、肾经。

5.9 功能主治

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5.10 用法用量

9~15g;酒泡治跌扑肿痛。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5.11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5.12 附方

1、风痰上雍。用白药三两、黑牵牛半两,同炒香,去牵牛一半后,共研为末,加防风末三两,和匀。每服一钱,茶送下。

2、咽喉肿痛。用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加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3、吐血不止。用白药烧存性,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4、眼烂生翳。用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取五钱掺入切开的猪肝中,煮熟吃下。

5、痈肿不散。用生白药根,捣烂帜患处。药干即换。

5.13 摘录

《*辞典》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