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rhizoma imperatae[朗道汉英字典]
lalang grass rhizom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MPERATAE RHIZOM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Rhizoma Imperat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gon grass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白茅根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2]。白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尿少,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
4 拉丁名
Rhizoma Impera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ogon grass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9 白茅根的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11 白茅根的生药性状
白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白茅根的炮制
元代有蜜炒(《卫生宝鉴》)和烧灰存性(《十药神书》)的方法。
明代有炒黄、枣制(《普济方》)、蜜炙炒(《鲁府禁方》)、捣汁用(《外科正宗》)等法。
12.1 白茅根的炮制方法
12.1.1 白茅根
12.1.2 茅根炭
取茅根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12.2 成品性状
白茅根为圆柱状短段。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呈浅黄棕色。切断面中心黄色并有小孔。体轻,质略脆。味微甜。
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
12.3 炮制作用
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如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的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热病呕哕、不能下食的茅根散(《太平圣惠方》);治疗急性肾炎水肿的急性肾炎方(《中药临床应用》)。
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如十灰散(《十药神书》)。
12.4 炮制研究
茅根中含有可溶性钙、三萜类化合物、糖(约18.8%)及多种钾盐,其利尿作用可能与多种钾盐有关。动物实验证明,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比炒炭前缩短。有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茅根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茅根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70℃,烘制16分钟。
12.5 贮存方法
14 白茅根的功效与主治
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3]。
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如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的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热病呕哕、不能下食的茅根散(《太平圣惠方》);治疗急性肾炎水肿的急性肾炎方(《中药临床应用》)。
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如十灰散(《十药神书》)。
白茅根为眼科常用止血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眼内外各种出血,尤以血灌瞳神、目衄为宜。可单用或与仙鹤草、蒲黄等配伍。
15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60~120g)。
18 白茅根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Baimaogen
IMPERATAE RHIZOMA
18.2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18.3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18.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形小,有的含硅质块。下皮纤维1~3列,壁厚,木化。皮层较宽广,有10余个叶迹维管束,有限外韧型,其旁常有裂隙;内皮层细胞内壁增厚,有的含硅履块。中柱内散有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维管柬鞘纤维环列,木化,外侧的维管束与纤维连接成环。中央常成空洞。
粉末黄白色。表皮细胞平行排列,每纵行常由1个长细胞和2个短细胞相间排列,长细胞壁波状弯曲。内皮层细胞长方形,一侧壁增厚,层纹和壁孔明显,壁上有硅质块。下皮纤维壁厚,木化,常具横隔。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茅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H 第一法)。
18.5.1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8.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4.0%。
18.7 白茅根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白茅根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外表皮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有的可见稍隆起的节。切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或中空,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18.7.1.1.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28.0%。
18.7.1.1.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8.7.1.2 茅根炭
本品形如白茅根,表面黑褐色至黑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淡棕色稍隆起的节。略具焦香气,味苦。
18.7.1.2.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7.0%。
18.7.2 鉴别
(2) 同药材。
18.7.3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18.7.4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盘,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18.7.5 用法与用量
9~30g。
18.7.6 贮藏
置干燥处。
18.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