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白扁豆为中药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扁豆之处方名[1]。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干燥成熟种子[2]。
白扁豆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扁豆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在汉晋间引入我国。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4 拉丁名
Semen Dolichoris Album(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8 植物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三出复叶,先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6~11cm,宽4.5~10.5cm,顶端短尖或渐尖,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冠白色或紫红色;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荚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长5~7cm,种子3~5颗,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10月。
各地有栽培。
10 性状
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0.8~1.3cm,宽0.6~0.9cm,厚0.7cm。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14 化学成分
本品含蛋白质,维生素B1及C,胡萝卜素。另含哌丁-2-酸、植物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和淀粉酶抑制物。
含蛋白质、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水苏糖(stachyose)、棉子糖(raffinose)、L-哌可酸(L-pipecilic acid)、植物凝集素 (phytoagglutinin) 等。
16 白扁豆的营养价值
1. 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食物纤维、维生素A、B族维生素、氰甙、酪氨酸酶等,扁豆衣的维生素B含量特别丰富;
2. 扁豆含有对病毒的抑制成分,这种活性成分在水溶性的高分子和低分子部分都有,这种成分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生长;
4. 扁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减少粒细胞的破坏,提高造血功能,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效;
5. 扁豆中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能使癌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肿瘤细胞表面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发挥细胞毒的作用,并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起到防癌抗癌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扁豆中含有血球凝集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和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移动,故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肌体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故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
17 白扁豆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9 白扁豆的食用建议
1. 白扁豆煮熟捣成泥可做馅心,与熟米粉掺和后,可制作各种糕点和小吃;
2. 白扁豆与红枣、桂圆肉、莲心等煮成羹食用,也是民间传统的滋补佳品;
20 白扁豆的药典标准
20.1 品名
Baibiandou
LABLAB SEMEN ALBUM
20.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20.3 性状
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画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20.4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1列,呈哑铃状,种脐部位为3~5列。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20.5 检查
20.5.1 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H第一法)。
20.6 白扁豆饮片
20.6.1 炮制
20.6.1.1 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0.6.1.1.1 性状、鉴别、检查
同药材。
20.6.1.2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
20.6.2 性味与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20.6.3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20.6.4 用法与用量
9~15g。
20.6.5 贮藏
置于燥处,防蛀。
20.7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