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根

目录

1 拼音

bái bèi yè gēn

2 英文参考

white backleaf mallotus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为中药名,出自《岭南草药志》[1]

3.1 别名

白膜根、白朴根[1]

3.2 来源

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 (Lour.) Muell. -Arg.的根[1]

3.3 性味

微苦、涩,平[1]

3.4 功能主治

舒肝活血,清热祛湿,收涩固脱[1]

1.治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肠炎腹泻[1]

2.治淋浊,白带,疝气,脱肛,子宫脱垂[1]

3.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3.6 化学成分

本品预试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等[1]

3.7 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

4 《*辞典》·白背叶根

4.1 出处

《岭南草药志》

4.2 拼音名

Bái Bèi Yè Gēn

4.3 别名

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

4.4 来源

为大戟种植物白楸的根。

4.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4.6 化学成份

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糖类。

4.7 性味

《岭南草药志》:"味微涩微苦,性平。"

4.8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

①《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②《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4.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4.10 附方

①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煎水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②治子宫下垂:白背叶根十二两,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间置于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顿服,连服三剂,并卧床休息一星期,愈后炖黄头龟连服数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眼雾,赤眼红热,怕光流泪:鲜野桐根一至二两(洗净,切碎),猪肝二至四两。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双单喉蛾:白背叶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内服。(《岭南草药志》)

⑤治中耳流脓:白背叶根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液滴耳内,并外搽。(《岭南草药志》)

⑥治腰骨闪伤:鲜野桐根一两,洗净切碎,水、酒各半和猪赤肉二至四两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胃,脱肛,子宫下垂:白背叶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白带,淋浊、疝气,产后风瘫:白背叶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⑨治瘰疬:白背叶干根二两,猪瘦肉适量,水煎轧(《福建中草药》)

⑩治疯狗咬伤:白背叶鲜根二至三两,水煎服。从被咬日起,每日一剂,连服七日,以后每隔七日服一剂。如病发则连服数剂。(江西《草药手册》)

4.11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治疗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为0.5~1两,伴有水肿者用2~3两,每日煎服1剂。

4.12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