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

目录

1 中文名称

肠杆菌噬菌体Mu

2 英文名称

Enterobacteria phage Mu;Mu

3 分类类型

4 分类

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Mu样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Mu

5 GeneBank编号

[AF083977]

6 噬菌体Mu

噬菌体Mu是在用大肠杆菌测试P1溶原性时偶然发现的,由于它能引起突变,因而称为诱变噬菌体Mu。噬菌体Mu颗粒由20面体头和一个可收缩的类似于偶数噬菌体的尾组成,头直径540A,,收缩尾鞘长1000A,宽180A。尾终止于基板,基板有刺,放射出尾丝。噬菌体Mu作为温和噬菌体和转座子具有双重性质,它是已知最大和最有效的转座因子之一,利用非复制转座将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通过复制转座过程复制自己的基因组。已通过实验证明,噬菌体Mu是体内和体外研究转座的有效系统,在细菌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是有用的工具。另外,噬菌体Mu有许多有趣的特性,它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转换DNA片段改变它的宿主范围和利用甲基化作为基因表达的正调节物。

7 噬菌体Mu DNA的遗传结构

病毒基因组为37kb的双链线状DNA分子,G+C含量为50%,但DNA中的碱基分布不均匀。当噬菌体DNA变性和复性时展现两个特有的特性。一类复性分子是线状双链,在分子的一端有非复性的单链分裂末端(SE),另一类分子有一复性的泡,称为G泡。复性的DNA片段可分为几个部分,来源于左末端长的双链片段叫α,在右末端短的片段叫β,α和β之间的单链片段构成G泡,未复性的可变末端叫做分裂末端(VE),分裂末端长度在500到3000bp之间。噬菌体Mu左右末端可变序列来源于宿主DNA的不同片段,这是噬菌体Mu

DNA随机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来又被头包装的结果。 α区包括基因组的左端到G片段的开始。左端第一个基因是免疫或阻遏基因c,因此这个末端也称为免疫末端,c和ner参与溶原和裂解发育的调节。C编码的阻遏物对一个溶原菌的建立和维持是必需的,提供溶原菌超感染免疫。ner是裂解阻遏物,是早期转录的负调节物。接着的A和B参与转座和复制,随后根据不同表型有6个次要或辅助功能的基因,它们分别为cim、kil、gam、sot、arm和lig。其中cim控制免疫性,kil负责杀死宿主细胞,cim和kil可能是相同基因的不同表型;gam抑制外切核酸酶消化噬菌体Mu DNA;sot刺激噬菌体Mu DNA的转染,可能与gam一致;arm扩大噬菌体DNA的复制,是刺激mini-Mu DNA复制的位置,在这个区域插入或缺失的突变噬菌体产生非常小的噬斑;lig能替代大肠杆菌T4连接酶,也能互补T4amG39突变体拓扑异构酶的活性。C为晚期转录的激活物,晚期基因表达必需C表达。lys在噬菌体发育末期裂解宿主细胞。D、E、H、F、G、I、T、J参与头的形态形成,T是主要头蛋白基因。K、L、M、N、P、Q、V、W、R、S、U参与尾的形态简称,L编码主要尾蛋白,包括尾鞘,基因K对决定尾的正常长度是必需的。G片段内包含s基因,s、s’、u和 u’是参与尾丝合成的基因。G片段倒位控制噬菌体的宿主范围。β区是右末端,包括gin、com和mom,其中gin催化G区的倒位;com是序列特异性mRNA结合蛋白,参与mom基因转录后调节;mom基因编码DNA的修饰功能,保护Mu噬菌体DNA免受限制。

8 Mu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Mu噬菌体能感染各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吸附敏感细胞的速率因条件而异,在37℃条件下,大多数吸附在45分钟内完成。如果感染的Mu噬菌体基因末端连接起来形成att位点,就能整合倒宿主DNA。

当Mu噬菌体感染一个敏感细菌时,首先注入DNA右端,感染的噬菌体可以裂解发育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也可以形成溶原菌,溶原性主要由阻遏基因c决定。Mu噬菌体的独特特性是,不论它是作为前噬菌体形式存在,还是在裂解复制中,其基因组总是整合宿主DNA中。感染之后,可看到两种形式的整合。感染5-10分钟内观察到高频率整合,导致裂解性生长。低频率整合导致形成稳定的溶原菌,可以持续很长时间。高频率整合需要基因A合B,而B突变仅减少溶原化10倍。Mu噬菌体的溶原化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过程,据测定,单个感染循环中绝大多数细胞倍杀死,只有1%-10%的细胞存活成为溶原菌。

9 Mu噬菌体发育的调节

Mu噬菌体感染敏感菌株或热诱导阻遏基因ts突变的溶原菌,起始发育裂解的时间相同。在42C,25分钟开始产生噬菌体,50-60分钟裂解完成,裂解量150-200。Mu噬菌体发育的时间随生长条件而变化,特别是对细胞浓度敏感,因此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发育时间可以增加或减少。Mu噬菌体的裂解发育受早、中、晚转录的调节控制。在整个裂解循环中,Mu噬菌体基因组的转录几乎仅从右向转录,噬菌体的产生需要宿主RNA聚合酶。

10 转座机制

Mu噬菌体是最大和最有效的转座因子之一,它编码两个转座蛋白,一个是由6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MuA蛋白,或称为转座酶(75kDa),另一个是MuB蛋白。转座酶可分成功能不同的3个结构域。结构域I(1-247aa)负责两个DNA的识别功能,结构域I α(1-77 aa)是一个右翼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域,结合类似增强子的DNA,在转座装配时,通常需要这样的相互作用。结构域Iβ(77-247aa)是一个二分位点DNA特异性DNA结构域,它识别紧位于基因组末端的6个转座结合位点(att位点)。结构域II(248-574aa)是Mu噬菌体转座酶的核心区,其中结构域IIα(248-490aa)含有许多在其它转座酶和整合酶中发现的DDE基序,这种DDE基序与二价金属离子的结合有关,可能在催化中起关键作用。

结构域IIβ(491-574aa)含有大的正电荷区,暴露于他的表面,负责结构域II的非特异性DNA结合活性。结构域III(575-663aa)也有两个功能区,结构域IIIα(576-603aa)具有非特异性DNA结合和核酸酶活性,与各自转座酶单体的DDE基序相结合,形成供体切割的活性部位。结构域IIIβ和MuB相互作用,促进链转移。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