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bs法及其改良式融合术

目录

1 拼音

Hibbsfǎ jí qí gǎi liáng shì róng hé shù

2 英文参考

hibbs and modified hibbs fusion of spine

3 手术名称

Hibbs法及其改良式融合术

4 分类

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融合术

5 ICD编码

81.0001

6 概述

Hibbs法及其改良式融合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6.1.3-1,3.26.1.3-2)。

7 适应症

Hibbs法及其改良式融合术适用于:

1.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病变节段的脊柱表现不稳,或某些不需要作病灶清除术可直接应用植骨融合术者。

2.脊柱骨折脱位不稳定,或经过非手术治疗后出现临床不稳,经常疼痛而影响生活和劳动者。

3.腰椎畸形,经器械矫正后,为保持其骨性稳定,常在内固定的同时行植骨融合。

4.某些腰椎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后,或原有腰椎不稳,宜施行椎间植骨融合术。

5.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下腰椎不稳定者。

8 术前准备

根据不同病变作相应的术前准备,如结核、骨折脱位术前必须做出准确定位,尤其是无棘突畸形者,术前应行C臂X线机透视定位。

9 麻醉和体位

可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但一般以全麻为主。常见俯卧位。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以病变部位棘突为中心,作腰部后正中切口。其长度依手术需要而定。

10.2 2.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的显露

切开皮肤及深筋膜,自棘上韧带一侧纵行切开腰背筋膜并深及肌肉,用骨膜剥离器自棘突、椎板作骨膜下骶棘肌剥离,填塞干纱布条压迫止血。同法剥离对侧。以自动拉钩牵开已剥离的肌肉,显露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关节内侧部分。

10.3 3.植骨床的准备

根据病变和融合范围,采用弧形骨凿或小型平凿凿去上位椎节的部分下关节突,并将关节突关节处软骨面作部分切除显露出新骨面。自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关节造成鱼鳞状骨片达松质骨,再将骨瓣反转使松质骨面向上,鱼鳞状骨片相互重叠(图3.26.1.3-3)。

10.4 4.植骨

取自体髂骨制成骨片或骨条,纵行覆盖其上,或将已显露的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凿成粗糙骨面,将骨移植物修剪成火柴杆状,铺在植骨床表面(图3.26.1.3-4,3.26.1.3-5)。

10.5 5.固定

根据病变的原有稳定性,可酌情使用内固定。目前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最为常用且有效。

11 术后处理

1.行内固定者,术后1周可下地(但建议术后卧床最好2个月,可能更好),否则术后需卧硬板床上3个月,经摄片证实植骨融合后,方可在腰围或支架保护下离床活动。

2.术后经负重训练,腰部仍有疼痛,则应观察侧位伸屈动力位X线片,确定是否有假关节形成。

12 并发症

植骨不愈合或假关节形成为后期并发症之一,实际上是植骨融合手术失败。其原因包括:植骨床准备不充分,植骨不紧密或植骨量不足;离床下地负重过早,没有给骨融合提供稳定的环境,使植骨融合节段长期处于非制动的动态条件下,直接影响植骨融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