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GB/T 31721—2015 bìng méi shēng wù kòng zhì shù yǔ yǔ fēn lèi
3 标准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1721—2015《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Vector control terms and classification)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06月02日发布,自2016年01月01日起实施。
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芃、赵彤言、孙晨熹、钱坤、郭天宇、辛正、董言德、冯向阳、高希武、冷培恩。
5 标准正文
5.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媒生物监测、防制和评估过程中常用的术语及其分类。
5.2 2 基础术语
5.2.1 2.1 病媒生物与种类
2.1.1
病媒生物 vector
能通过生物和(或)机械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生物。
注:主要包括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蜚蠊、蚤、白蛉、虱、蠓、蚋、蜱、螨和啮齿动物的鼠类等。
2.1.2
鼠 rodent
2.1.3
蚊 mosquito
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种类。
2.1.4
蝇类 fly
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瓣类。
2.1.5
蜚蠊 cockroach
2.1.6
吸血蠓类 blood-sucking midge
2.1.7
白蛉 sandfly
2.1.8
蚋 blackfly
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蚋科种类。
2.1.9
虻 horsefly
昆虫纲双翅目短角亚目虻科种类。
2.1.10
蚤 flea
昆虫纲蚤目种类。
2.1.11
虱 lice
2.1.12
臭虫 bug
2.1.13
蜱 tick
蛛形纲蜱螨亚纲寄型目蜱总科软蜱科、硬蜱科和纳蜱科的种类。
2.1.14
恙螨 chigger mites
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绒螨亚目绒螨总科的恙螨科和列恙螨科的种类。
2.1.15
革螨 gamasid mites
5.2.2 2.2 生态及生物学习性
2.2.1 一般术语
2.2.1.1
生活史 life history
2.2.1.2
世代 generation
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2.2.1.3
全变态 complete metamorphosis
有翅亚纲内翅类昆虫在生命周期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虫态。
2.2.1.4
不完全变态 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有翅亚纲外翅类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虫态。
2.2.1.5
半变态 hemimetamorphosis
2.2.1.6
渐变态 paurometamorphosis
2.2.1.7
卵 egg;ovum,ova(复)
一种可以受精的细胞,含有胚芽、卵黄及包膜,昆虫一生的第一个发育阶段。
2.2.1.8
幼虫 larva,larvae(复)
全变态昆虫卵孵化后的幼期虫态,是形态发育的早期阶段,与成虫形状截然不同。
2.2.1.9
若虫 nymph
2.2.1.10
蛹 pupa,pupae(复)
全变态类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相对静止的虫态,处于幼虫和成虫之间。
2.2.1.11
成虫 adult imago
2.2.1.12
蜕皮 moulting;ecdysis,ecdyses(复)
昆虫幼体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2.2.1.13
羽化 emergence;eclosion
成虫从其前一虫态中脱皮而出的过程。
2.2.1.14
孵化 hatching;eclosion
病媒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体破壳而出的过程。
2.2.1.15
龄期 stadium,stadia(复)
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2.1.16
日龄 days of age
以日为单位表述病媒昆虫存活的时间。
2.2.1.17
生命表 life table
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病媒昆虫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广义生命表还包括不同日龄成虫繁殖后代的资料。
2.2.1.18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2.2.1.19
地方种 endemic species
仅分布于某一地区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20
本地种 indigenous species,native species
原产于当地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21
外来种 exotic species
非本地原有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22
入侵种 invasive species
由外地侵入或迁入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23
种群 population
在同一地域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病媒昆虫个体组成的群体。
2.2.1.24
种群结构 population structure
2.2.1.25
种群密度 population density
单位面积或空间内同种病媒昆虫的个体数。
2.2.1.26
种群动态 population dynamics
2.2.1.27
寄生[现象] parasitism
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后者获得营养的情况。
2.2.1.28
专性寄生 obligatory parasitism
2.2.1.29
兼性寄生 facultative parasitism
寄生物既能寄生在病媒昆虫体内或体表,也能不依靠宿主病媒昆虫完成发育和(或)繁殖的现象。
2.2.1.30
宿主 host
2.2.1.31
滞育 diapause
病媒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的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2.2.1.32
专性滞育 obligatory diapause
外界条件如何,病媒昆虫只要发育到某一虫态所有个体都进入滞育的情况。
2.2.1.33
兼性滞育 facultative diapause
病媒昆虫只在某一世代的特定虫态进入滞育,环境条件适于继续生长时不进入滞育,否则就进入滞育的情况。
2.2.1.34
生殖滞育 reproductive diapause
2.2.1.35
耐寒性 cold hardiness; cold tolerance; cold resistance
抗寒性
2.2.1.36
扩散 dispersion dispersal
病媒昆虫群体因密度效应或因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场所等由原发地向周边地区转移、分散的过程。
2.2.1.37
趋性 taxis
2.2.1.38
趋光性 phototaxis
向着光源的运动。
2.2.1.39
趋暗性 skototaxis
向暗色区或一系列暗色区中最暗区移动的现象。
2.2.1.40
趋避性 phobotaxis
避开不利刺激的定向运动。
2.2.1.41
趋同性 convergence
2.2.1.42
嗜血习性 bloodsucking habit
2.2.1.43
群舞 swarming
某些病媒昆虫雄虫羽化,性发育成熟后,大量雄虫整群聚集在某些景观周围飞舞,吸引雌虫飞入,并与飞行中完成交配的飞舞活动。
2.2.1.44
静止期 quiescence
越冬或越夏时期病媒昆虫仅需少许营养维持生命,外表似无活动而处于静止状态。
2.2.1.45
休眠 dormancy
由不利环境引起的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2.2.1.46
越冬 over-winter
病媒昆虫以静止期通过冬季低温时间。
2.2.1.47
生境 habitat
2.2.1.48
栖息习性 perching habit
2.2.1.49
孳生地 breeding ground
2.2.1.50
生态位 ecological niche;niche
病媒昆虫在生态系统或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特别是它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2.2.2 鼠
2.2.2.1
探索行为 exploring action
2.2.2.2
新物反应 neophobia
2.2.2.3
拒食性 bait-shyness
2.2.2.4
惊疑性 shyness
2.2.2.5
修饰行为 grooming behavior
鼠用舌舔爪、整理腹毛、清理体表脏污的行为。
2.2.2.6
领地行为 territory
鼠个体或家族正常生活期间,取食、繁殖、隐蔽等活动的区域不允许其他个体或家族进入的属性。
2.2.2.7
社群行为 social behavior
群居在一起的鼠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领地行为、等级行为、通讯行为和求偶行为等。
2.2.3 蚊
2.2.3.1
产卵习性 oviposition behavior
蚊虫选择不同类型水体产卵的习性。
2.2.3.2
外吸性 exophagy
雌蚊在人住房外或者动物厩舍外吸血的习性。
2.2.3.3
内吸性 endophagy
雌蚊在人住房内或者动物厩舍内吸血的习性。
2.2.3.4
内栖性 endophily
雌蚊吸血后在人住房内或者动物厩舍内停留完成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习性。
2.2.3.5
外栖性 exophily
雌蚊吸血后在人住房外或者动物厩舍外停留完成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习性。
2.2.3.6
昼夜吸血节律 bloodfeeding diurnal rhythm
雌蚊在24 h内攻击宿主吸血的起止时间和高峰期的规律。
2.2.3.7
嗜人血性 anthropophagy
雌蚊倾向于吸人血的习性。
2.2.3.8
嗜动物血性 zoophagy
雌蚊倾向于吸人以外的哺乳动物血的习性。
2.2.3.9
嗜鸟血性 ornithophagy
雌蚊倾向于吸鸟血的习性。
2.2.3.10
2.2.3.11
注:包括雌蚊的饱吸血液、胃血消化与卵的发育成熟和产出成熟的卵3个阶段。
2.2.4 蝇
2.2.4.1
吐滴 vomit spot
苍蝇取食固体食物时,从嗉囔中吐出内含淀粉酶以分解液化食物的液体。
2.2.4.2
蝇斑 fly speckle
蝇类在停栖表面留下吐滴、粪斑,干涸形成的斑点。
2.2.4.3
孳生物质 fly breeding substrates
可供雌蝇产卵,并能供经卵孵化而来的幼虫摄取养分生长至蛹的物质。
注:一般分为腐败动物、腐败植物、人粪、禽畜粪和垃圾五类。
2.2.5 蜚蠊
2.2.5.1
卵荚 ootheca
2.2.6 其他虫种
2.2.6.1
游离蚤 free flea
2.2.6.2
游离蜱 free tick
5.2.3 2.3 与疾病传播相关术语
2.3.1
注:包括虫媒传染病和鼠源性疾病。
2.3.2
虫媒传染病 arthropoda-borne disease
2.3.3
鼠源性疾病 rodent-borne disease
2.3.4
生物性传播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和(或)发育才能传递到人的传播方式。
2.3.5
机械性传播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2.3.6
媒介效能 vector competence
2.3.7
媒介能量 vector capacity
评价媒介生物传播虫媒传染病的一种参数。由与宿主密度决定的媒介密度、生殖营养周环中媒介
吸血指数、媒介效能、媒介的存活和外潜伏期决定。
2.3.8
潜在媒介 potential vector
在自然界能够感染某种病原体,或者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感染和(或)传播该病原体的病媒生物。
2.3.9
媒介确定 vector incrimination
2.3.10
外潜伏期 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和(或)发育到具有传染性所需要的时间。
2.3.11
种群最小感染率 minimum population infection rate
在某种虫媒传染病调查过程中,对采集的病媒生物自然种群标本分组检测,其中阳性组的最小感染数为1只,累积阳性组数与总标本数的比率。
5.3 3 监测术语
5.3.1 3.1 一般术语
3.1.1
病媒生物监测 surveillance of vectors
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病媒生物的动态分布、种群密度、携带病原体和对杀虫剂抗药性等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的活动。
3.1.2
采样 sampling
3.1.3
3.1.4
3.1.5
连续采样 serial sampling
根据时间序列重复进行的样本采集。
3.1.6
相对种群估计 relative population estimates
通过采集装置捕获的病媒生物数量进行种群数量的相对估计,而与区域面积无关。
3.1.7
绝对密度 absolute density
单位区域内的所有个体数量。
3.1.8
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
一定时间或空间内病媒生物的相对数量。
3.1.9
季节消长 season population dynamic
在特定空间内,种群数量和活动时期随季节变动而起伏的波动形式。
3.1.10
标准间 standard room
以15m2为一个标准间,其中,小于15m2的独立房间视为一个标准间,大于15m2的房间按
15m2每间折算标准间数。
5.3.2 3.2 鼠
3.2.1
有效夹 effective trap
处于正常布放状态的鼠夹,以及夹到鼠或由于鼠的原因造成击发和诱饵丢失的鼠夹。
3.2.2
捕获鼠 captured rodent
捕获的整鼠、鼠头或部分肢体(腿、鼠皮等)。若仅存有鼠毛、鼠尾、鼠爪则不计为捕获鼠。
3.2.3
有效粉块 effective powder
3.2.4
阳性粉块 positive powder
3.2.5
有效粘鼠板 effective glue board
粘到鼠或正常展开、未受损坏且未捕到鼠的粘鼠板。
3.2.6
鼠迹 traces of rodent
鼠活动留下的痕迹如鼠洞、鼠道、粪便、啮痕、爪印、盗土等。
5.3.3 3.3 蚊
3.3.1
阳性积水 positive water
3.3.2
布雷图指数 Breteau index
居民家庭内、外环境中,查出的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阳性容器数,以100户中阳性容器数量表示。
3.3.3
百户指数 100 household index
居民家庭内、外环境中,查出的蚊虫孳生阳性的容器数,以100户中阳性容器数量表示。
3.3.4
容器指数 container index
环境中查出的蚊虫孳生阳性的积水容器占总检查容器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3.3.5
房屋指数 houses index
居民家庭内、外环境中,查出的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孳生阳性的居民家庭数占总检查居民家庭数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3.3.6
路径指数 route index
监测人员检查所走过路径存在的阳性积水,以1000 m路径中阳性积水数量表示。
5.3.4 3.4 蝇类
3.4.1
孳生率 fly breeding rate
5.3.5 3.5 蜚蠊
3.5.1
有效粘蟑纸 effective glue board
3.5.2
蟑迹 signs of cockroach
5.3.6 3.6 其他虫种
3.6.1
染蚤率 stained flea rate
3.6.2
蚤指数 flea index
所捕获宿主动物单只所携带的蚤的平均匹数。
5.4 4 防治术语
5.4.1 4.1 一般术语
4.1.1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 integrated vector management;IVM
根据病媒生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应用在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适宜技术,配合适当的政策与法规以及必要的人力和财政资源,建立各部门及各层次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把病媒生物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4.1.2
启动阈值 action threshold
5.4.2 4.2 法规防治
4.2.1
法规防治 legislative control
为预防病媒生物的入侵、栖息、生长繁殖和扩散,以病媒生物防制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行政,强制性的防治病媒生物。
5.4.3 4.3 环境防治
4.3.1
环境治理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为了防止或预防病媒生物繁殖,或减少其繁殖程度,以及减少人与其接触,而对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的改造和(或)处理,而进行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监测。
4.3.2
环境改造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为了防止、清除或减少病媒生物孳生地而对土地、水体或植被进行的,对人类环境条件无不良影响的各种实质性和永久性改变。
4.3.3
环境处理 environmental manipulation
为了防止病媒生物栖息和繁殖,造成暂时不利于其孳生的条件和侵入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
5.4.4 4.4 物理防治
4.4.1
防蚊设施 mosquito-proof facilities
预防蚊虫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以及防止蚊虫孳生繁殖和人被叮咬或骚扰的装置。
4.4.2
防蝇设施 housefly-proof facilities
能够阻挡蝇进入室内或接触食物的装置。如纱门、纱窗、风幕机、门帘、纱罩等。
4.4.3
防鼠设施 rodent-proof structure or facilities
能够阻挡鼠类进入室内或相关场所的装置。
5.4.5 4.5 化学防治
4.5.1 施药技术
4.5.1.1
粒谱 size distribution
在一次喷雾中,雾粒大小的范围以及各种大小的雾粒占总数的百分数。
4.5.1.2
数量中值直径 number mean diameter
在一次喷雾中,所有雾粒直径的总和以某一种大小的雾粒为界,比这种雾粒大的与小的直径和各占一半,这一雾粒的直径即为数量中值直径。
4.5.1.3
质量中值直径 mass mean diameter
容量中值直径
在一次喷雾中,所有雾粒质量的总和以某一种大小的雾粒为界,比这种雾粒大的与小的质量各占一半,这一雾粒的直径即为质量中值直径。
4.5.1.4
扩散系数 diffusion coefficient
4.5.1.5
采样垫子 porton impinger
在雾粒采样中,接受雾粒的表面。
4.5.1.6
空间喷雾 space spray
通过杀虫器械使液体杀虫剂形成微小的雾粒散布于一定空间,粒子直径小于50μm。
4.5.1.7
滞留喷洒 residual spray
主要以粉粒或药膜的方式覆盖在靶体表面上,以维持其持久药效的药剂喷洒方式。
4.5.1.8
高容量喷雾 high volume spray
每公顷使用400 L以上喷雾液的各种喷雾。
4.5.1.9
低容量喷雾 low volume spray
每公顷使用5 L~400 L喷雾液的各种喷雾。
4.5.1.10
超低容量喷雾 ultra low volume spray
利用一个超低容量喷头或高速涡旋气流等将杀虫剂原油或高浓度制剂分散成为很小的高浓度雾粒(<30μm),使靶标生物接触到雾粒中毒。
4.5.1.11
饱和投饵法 saturated baiting
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毒饵的施药方式,即投放毒饵后,次日检查,补齐损耗,完全损耗的加倍补充,直到无鼠取食为止。
4.5.1.12
间歇投饵法 pause baiting
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毒饵的施药方式,即投放毒饵时可每隔2 d~4 d投放毒饵一次,直到无鼠取食为止。
4.5.1.13
grid baiting
按一定距离将毒饵呈线状均匀地投撒在地面的一种投饵方式,其间距和行距依鼠类的密度和活动半径而定。
4.5.2.1
卫生杀虫剂 insecticides for public health
4.5.2.2
有机氯类杀虫剂 organochlorine insecticides
4.5.2.3
有机磷类杀虫剂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含磷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有机化合物。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神经突触处释出的乙酰胆碱大量积累,阻断神经的正常传导,引起昆虫死亡。
4.5.2.4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carbamate insecticides
母体含氮合成的氨基甲酸酯衍生物。能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阻断正常的神经传导,使昆虫中毒死亡。
4.5.2.5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在天然除虫菊有效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合成的杀虫剂。主要干扰神经钠离子通道,引起昆虫死亡。
4.5.2.6
昆虫生长调节剂 insect growth regulator;IGR
调节或扰乱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而使昆虫个体死亡或生活能力减弱的一类化合物。
4.5.2.7
保幼激素 juvenile hormone
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咽侧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状态;在成虫期,有控制性的发育、产生性引诱、促进卵子成熟等作用。
4.5.2.8
熏蒸剂 fumigants
在常温下容易气化,具有杀死病媒生物作用的气体,可在密闭空间防治病媒生物的农药。
4.5.2.9
胃毒剂 stomach poison
4.5.2.10
触杀剂 contact insecticide
通过接触病媒生物的体表皮进入生物体内使病媒生物中毒死亡的药剂。
4.5.2.11
驱避剂 repellent
4.5.2.12
引诱剂 attractant
4.5.2.13
烟剂 smoke generator; FU
有效成分经引燃加热后,能挥发或升华的,并能弥漫于空气中的制剂。
4.5.2.14
杀虫气雾剂 aerosol
以卫生杀虫剂为有效成分,与适宜的溶剂和辅助剂配制而制成的,以抛射剂为推进剂,灌装于耐压容器内,用于杀灭蚊、蝇、蜚蠊等害虫的产品。
4.5.2.15
杀蚊幼剂 mosquito larvicides
杀灭或阻止蚊幼正常生长发育的化学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药物。
4.5.2.16
杀蟑毒饵 cockroach poison bait
将有胃毒作用或肠毒作用的杀虫成分和蜚蠊的引诱物调和所制成的一种杀虫剂型。 注:种类有水剂、片剂、颗粒剂、糊剂,毒饵宜小而粗糙。
4.5.2.17
毒粉(笔) poison powder and poison chalk
4.5.2.18
胶饵 gel bait; BG
以各类有机或无机胶为基质,加入杀虫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剂型。
注:为毒饵的一种。
4.5.2.19
微胶囊悬浮剂 aqueous capsule suspension;CS
4.5.2.20
悬浮剂 aqueous suspension concentrate; SC
至少含有两种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以固体微粒和微细液珠形式稳定地分散在以水为连续流动相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4.5.2.21
有效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并以微小的液珠分散在连续相水中,成非均相乳状液制剂。
4.5.2.22
有效成分在水不溶性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其中可能含有其他的有效成分,使用前用水稀释。
4.5.3.1
杀鼠剂 rodenticide
用于防治鼠类等有害啮齿动物的药剂。
4.5.3.2
急性杀鼠剂 acute rodenticide
对鼠毒性作用快速,潜伏期短,鼠摄入12 h内即可引起中毒死亡的杀鼠剂。
4.5.3.3
慢性杀鼠剂 chronic rodenticide
能抑制体内凝血酶原的合成和使毛细血管壁脆裂,导致内脏出血不凝、流血不止,鼠多次摄食在数天后累积中毒死亡的杀鼠剂。
4.5.3.4
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 first-generation anticoagulants
20世纪70年代以前研制的抗凝血类杀鼠剂为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其作用缓慢,症状轻,不会引起鼠类拒食,鼠需要反复多次取食才能达到毒杀目的。
4.5.3.5
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 second-generation anticoagulants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研制的抗凝血类杀鼠剂,急性毒力非常大,一次投毒即能达到毒杀目的,且能有效防治对第一代产品抗性的鼠类,如大隆、溴敌隆。
4.5.3.6
杀鼠剂毒力 toxicity of rodenticide
杀鼠剂对人和动物毒性强弱的度量数据,通常用LD50表示,单位为mg/kg。
4.5.3.7
杀鼠剂毒力的选择性 selectivity of rodenticide
4.5.3.8
二次中毒 secondary poisoning
4.5.3.9
杀鼠剂剂型 formulation of rodenticide
杀灭不同环境和场所鼠的杀鼠剂制剂的类型,由杀鼠剂与辅料组成,大致可分为母液、母粉、毒饵、熏蒸剂、毒粉等剂型。
4.5.3.10
母粉 technical powder concentrate
4.5.3.11
母液 technical liquid concentrate
由杀鼠剂溶于水、食物油或其他有机溶剂中而制成的高浓度液态剂型。
4.5.3.12
毒饵 food baits
由杀鼠剂、诱饵和附加剂混合制成鼠类喜欢取食且能中毒致死的制剂。
4.5.3.13
基饵 bait
杀灭靶标鼠类所喜好的食物。
4.5.3.14
蜡块毒饵 block baits
将混配好的毒饵与熔化的优质石蜡混匀,注入模具中成形的一种块状的杀鼠毒饵,主要用于下水道和较潮湿地方灭鼠。
4.5.3.15
毒水 water baits
由杀鼠剂、水、引诱剂和警告剂混合制成鼠类喜欢取食而致死的制剂,适合干燥场所灭鼠。
4.5.3.16
毒粉 tracking powders
杀鼠剂与滑石粉或淀粉等粉末状物质混在一起制成的制剂,利用鼠类的修饰行为,舔食后致死。
4.5.3.17
舔剂 paste
杀鼠剂与润滑油脂调配成毒胶,混在一起制成制剂,利用鼠类的修饰行为,舔食后致死。
4.5.3.18
毒饵盒 bait box
一种盛装供鼠取食毒饵可移动的容器,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或避免非靶标动物误食和延长毒饵的使用时间。
4.5.3.19
毒饵站 bait station
一种盛装供鼠取食毒饵的固定器具,其主要作用是减少非靶标动物的误食和延长毒饵的使用时间。
4.5.3.20
警戒剂 indicator dye
毒饵中的一种添加剂,利用鼠类视力差(近视和色盲)的特点,在毒饵中添加着色剂,使之明显区别于正常食物,避免误食。
4.5.3.21
苦味剂 bittering agent
毒饵中的一种添加剂。利用鼠类大脑没有呕吐中枢的特点,在毒饵中添加带苦味且有催吐作用物质,鼠取食没有反应,而人畜误食后立即引起呕吐。
4.5.3.22
熏杀剂 fumigants
以气态、雾状进入鼠的生存空间,经呼吸道使鼠类中毒死亡的药剂。
4.5.3.23
驱鼠剂 rodent repellent
对鼠的黏膜或皮肤有强烈刺激,具有驱避鼠类防止其破坏物品的药剂。
4.5.3.24
鼠类不育剂 chemosterilants
4.5.3.25
适口性 palatability
4.5.3.26
摄食系数 feeding coefTicient
判别毒饵适口性的定量指标,根据有选择摄食试验结果,其值为毒饵消耗量与诱饵消耗量之比。
4.5.3.27
前饵 prebait
毒饵投放前2 d~3 d投放的基饵,用来消除鼠对毒饵的新物反应。
4.5.4 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4.5.4.1
抗药性 pesticide resistance
由于杀虫药剂使用,在病媒生物种群中发展并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对杀死正常种群杀虫药剂剂量的忍受能力。
4.5.4.2
单一抗性 mono-resistance
4.5.4.3
多种抗性 multi-resistance
病媒生物由于不同的抗药性机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药剂表现出抗药性的现象。
4.5.4.4
交互抗药性 cross-resistance
病媒生物由于相同的抗药性机制,对用作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农药产生的抗性。
4.5.4.5
负交互抗药性 negative cross-resistance
病媒生物对一种杀虫药剂产生抗性时,对另一种杀虫药剂表现为更敏感的现象。
4.5.4.6
表皮穿透抗药性 resistance of dermal penetration
4.5.4.7
代谢抗药性 metabolic detoxication resistance
4.5.4.8
靶标不敏感抗药性 resistance of insensitive target
4.5.4.9
行为抗性 behavior resistance
4.5.4.10
击倒抗性 knock down resistance
用药后存活的抗性昆虫的神经敏感度降低,对该药剂的直接作用产生抵抗的能力。
4.5.4.11
轮换用药 alternative application
为延缓病媒生物对杀虫药剂产生抗性而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使用。
4.5.4.12
混合用药 mixture application
为延缓病媒生物对杀虫药剂产生抗性或扩大防治对象等而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混合后使用。
4.5.4.13
镶嵌用药 mosaic application
为延缓药剂抗性,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在不同空间轮用。
4.5.4.14
诊断剂量 diagnostic dose
区分剂量
能杀死敏感病媒生物种群99%或99.9%死亡率的剂量(浓度)或该剂量(浓度)的数倍,用以检测病媒生物种群的抗药性。
4.5.4.15
毒力 toxicity
4.5.4.16
毒力回归线 toxicity regression line
表示杀虫药剂毒力的直线,在数学上可用回归方程表示。用一系列剂量或浓度处理供试生物,以剂量对数值和相应死亡率几率值绘图,求其直线回归方程。
4.5.4.17
抗性品系 resistant strain
由于杀虫药剂使用导致的遗传学上对药剂不敏感性较均一的病媒生物种群。
4.5.4.18
敏感品系 susceptible strain
由于未曾接触过杀虫药剂而保持对杀虫剂敏感的遗传上较均一的病媒生物种群。
4.5.4.19
抗性遗传 resistance heredity
病媒生物抗药性受基因型控制,可通过种群繁殖并按照一定遗传学规律传到下一代。
4.5.4.20
耐药性 pesticide tolerance
4.5.4.21
抗药性监测 pesticide resistance monitoring
对病媒生物抗药性发生、发展的时空变化进行检测,分析抗药性水平随时间、空间的变化。
4.5.4.22
抗药性检测 detection for resistance
通过生物测定确定病媒生物对杀虫药剂敏感度变化、在蛋白质水平测定杀虫药剂靶标蛋白或解毒酶系的变化或在分子水平确定病媒生物体内抗药性基因变化,判断病媒生物种群是否对药剂的敏感度明显降低。
4.5.4.23
抗性治理 resistance management
采用适当的策略和措施防止或延缓病媒生物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以提高所用杀虫剂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4.5.4.24
致死中量 median lethal dose
LD50
4.5.4.25
致死中浓度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能使试验生物群体半数死亡所需的药剂浓度。
4.5.4.26
击倒中时 median knockdown time
KT50
5.4.6 4.6 生物防治
4.6.1
生物源农药 biopesticide
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媒生物的药剂。
4.6.2
微生物农药 microbial pesticide
以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经基因修饰的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防治病媒生物的生物源农药。
4.6.3
植物源农药 botanical pesticides
4.6.4
生物信息素 Bio-pheromone
由昆虫或植物产生,分泌释放出体外,而对其他个体表现强烈的特有的生理机能的化学活性物质。
4.6.5
生物杀鼠剂 biological rodenticide
以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为原料制成的杀鼠剂,如C型肉毒毒素。
4.6.6
天敌 predators
在自然界中某种专门捕食病媒生物或寄生在病媒生物体上而导致其致死的动物。
5.5 5 评估术语
5.1
相关密度指数 relative density index
通过空白对照排除处理措施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后,并与处理前密度比较得出的处理后的结果。
5.2
相对密度下降率 relative density decrease rate
通过空白对照排除处理措施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后,处理前后病媒生物的密度对比的下降程度。
5.3
绝对密度下降率 absolute density decreased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