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方歌括时方妙用新解——中医入门必读系列
许多独到之处,但其对历代基家的学术思想及治法处方、方证析义的述有失公允,对一些病证的认识并不完全符合现代中医理论,这些均在按语中予以说明或补充。《时方歌括》部分,每首方剂之后,在按语中补充了该方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并用现代中医的方药理论予以简明扼要的分析,旨在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方的作用、适应
-
《时方歌括》
《时方歌括》 医方著作。二卷,清·陈念祖撰于1801年。本书选辑唐宋以后时方108首,分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寒、热十二剂,用韵文歌诀阐述所列时方及方解。所载时方歌诀不仅叙方精辟,释方准确,而且辞藻流畅,文字韵味较强。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选方切于实用。现存二十余种清刊本
-
《时方歌括》
《时方歌括》 医方著作。二卷,清·陈念祖撰于1801年。本书选辑唐宋以后时方108首,分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寒、热十二剂,用韵文歌诀阐述所列时方及方解。所载时方歌诀不仅叙方精辟,释方准确,而且辞藻流畅,文字韵味较强。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选方切于实用。现存二十余种清刊本
-
时方
时方 方剂学名词。与经方相对。指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的方剂,以唐宋时期盛行的方剂为主。陈修园《时方歌括·小引》:“经方尚矣,唐宋以后始有通行之时方。”时方在经方基础上有很大发展,补充和完善了前人未备而又有临床疗效的方剂,丰富了方剂学内容。作者:
-
《时方妙用》
《时方妙用》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陈修园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眼科等多种常见病症,重点介绍这些病症的常用方。全书首论四诊,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配以主治方剂和加减用法。全书叙述简明,选方实用,本书流传较广,刊本颇多。现存二十余种清刊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作者:
-
《时方妙用》
《时方妙用》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陈修园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眼科等多种常见病症,重点介绍这些病症的常用方。全书首论四诊,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配以主治方剂和加减用法。全书叙述简明,选方实用,本书流传较广,刊本颇多。现存二十余种清刊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作者: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大小,肿胀不适,伴右胁肋隐痛,喉痒干咳,口干苦,后颈部时汗出,
-
时方化裁治疰夏
刘XX、女、34岁,2008年4月25日诊。每年春夏之交,气候寒热变化时易感冒,纳呆、乏力。2天前春游归来感冒,服中成药(重感灵等),汗出病未解。刻诊:头痛身重,咳嗽、四肢酸楚,倦怠乏力,胸闷纳呆,脘痞,口干苦不饮,尿短,便溏不爽,苔白略黄腻,脉弦细略滑。证属疰夏,治以化湿法:处方:三仁汤加减,杏仁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左金丸
治肝藏实火。左胁下痛。或吐酸水。《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稀涎汤
治风痰不下喉中如牵锯。或中湿肿满。《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香砂六君子汤
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四物汤
治一切血症热血燥诸症。《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痞满痰多。《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十全大补汤
气血双补。十补不一泻法。《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
滑者。润泽之谓也。从大便降之。视泄剂较轻些。《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萆厘清饮
萆厘清主石蒲。草梢乌药智仁俱。(乌药益智仁石菖蒲萆各等分。甘草梢减半。)煎成又入盐些少。(加盐少许。)淋浊流连数服驱。(遗精。白浊。)汪庵曰。萆能泄厥阴阳明湿热。去浊厘清。乌药疏逆气而止便数。益智固脾肾而开郁此以疏泄为禁止者也。《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金铃子散
治心腹痛。及胁痛等症。○脉洪数。及服热药而增病者如神。金铃子散妙如神。须辨诸疼作止频。(火痛或作或止。)胡索金铃调酒下。(延胡索金铃子陈修园曰。金铃子。引心包相火下行。从小肠膀胱而出。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诸痛。配合得法。所以效神。《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十味地黄丸
下寒。服凉药更甚等症。即桂附地黄丸倍用桂附。加芍药元参各四两。陈修园曰。此孙真人千金翼方也。芍药能敛木中之火气。以归其根。元参能启水中之精气。以交于上。故加此二味于八味丸中。一以速附子之下行。一以防肉桂之上。凡口舌等疮。面红目赤。齿牙浮动。服凉药而更甚者。此为秘法。《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八珍汤
气血双补。四物归地芍川芎。血症诸方括此中。(当归酒洗熟地各三钱。白芍二钱。川芎一钱半。)若与四君诸品合。(参术苓草。)双疗气血八珍崇。(四君补气。四物补血。)陈修园曰。四物汤。皆钝滞之品。不能治血之源头。即八珍汤气血双补。亦板实不灵。必善得加减之法者。方效。《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丹参饮
治心痛胃脘诸痛多效。妇人更效。心腹诸疼有妙方。丹参十分作提纲。檀砂一分聊为佐。入咽咸知效验彰。(丹参一两。檀香砂仁各一钱。水一杯半。煎七分服。)陈修园曰。稳。《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小柴胡去参加青皮汤
治疟病初起。即小柴胡汤(方见真方歌括上卷少阳编。)去人参。加青皮二钱。陈修园曰。疟症初起。忌用人参。时医之伎俩也。然相沿既久。亦姑听之。第初起无汗者。宜加麻黄二钱。多汗者。宜加白芍桂枝各二钱。寒多者。宜加桂枝干姜各二钱。热多者。宜加贝《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热或饮食难化作酸。乃属虚火。须加干姜。《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济生乌梅丸
治大便下血如神。下血淋漓治颇难。济生遗下乌梅丸。僵蚕炒研乌梅捣。醋下几回病即安。(僵蚕一两炒。乌梅肉一两半。共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醋汤下。)陈修园曰简《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六味地黄丸
主治肾精不足。虚火上炎。腰膝痿软。骨节酸痛。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水《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失笑散
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或血迷心窍。不省人事。或胞衣不下。○并治心痛血滞作痛。《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附子理中汤
为理中矣。然脾肾俱寒。吐后而大泻不止。须用附子回其真阳。而门户始固。必重加此一味而后效。但既加附子。而仍名理中。命名不切。此所以为时方也。又有再加肉桂。名桂附理中汤。则立方不能无弊矣。盖以吐泻阴阳两脱。若用肉桂。宣太阳之腑气。动少阴之脏气。恐致大汗。为亡阳之坏症也。《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香苏饮
稳。其实辛烈失法。服之得汗。有二虑。一虑辛散过汗。重为亡阳。轻则为汗漏也。一虑辛散逼汗。动脏气而为鼻衄。伤津液而为热不退渴不止也。服之不得汗。亦有二虑。一虑辛散煽动内火。助邪气入里而为狂热。不得寐。一虑辛散拔动肾根。致邪气入阴而为脉细。但欲寐也若用仲景之法则无是虑。《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苏子降气汤
。以血为家。喘则流荡而忘返。故用当归以补血。喘则气急。故用甘草以缓其急。然出气者肺也。纳气者肾也。故用沉香之纳气入肾或肉桂之引火归元。为引导。)陈修园曰。仲景云。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佳。苏子降气汤。即从此汤套出。时医皆谓切于时用。然有若似圣人。惟曾子以为不可耳。《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三一承气汤
。干之属也。胃为十二经之长。化糟粕。运精微。转味出入。而成传化之府。岂专以块然之形。亦惟承此干行不息之气耳。汤名承气。确有取义。非取顺气之义也。宪公此解。超出前人。故余既录于真方歌括后。而又重录之。愈读愈觉其有味也。惜其所着伤寒类疏。未刊行世。宪公讳孝培。古吴人也。《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时方歌括》:[卷上补可扶弱]备急丸
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两解法。此则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干姜巴豆。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讲虚寒。而不议及寒实也。《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