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庐医案
拼音:《àilúyīàn》《爱庐医案》医案著作。清·张仲华撰。张氏医案最早整理本名《爱庐方案》,共分七十六门,一百余案,刊于咸丰年间。1882年柳宝诒从《爱庐方案》抄本中选录二十四案,并加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中,改名《爱庐医案》。分内伤杂病,内风、伏气、疫邪、外疡、妇人等十八门。张氏医案记述治
-
黄庭坚
拼音:huángtíngjiān黄庭坚宋诗人、书法家。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1064-1067)年间进士,任检讨官,迁著作佐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爱好医学,常与名医初虞世交往,讨论医学,故精通医理,著《食时五观》一卷。
-
方导
拼音:fāngdǎo英文:方导为(12世纪)南宋人。字夷吾,号觉斋居士。临汀(今属福建)。先于江淮、闽广一带任官职,因爱好医方,后归里致力研究医方,以其家藏方书,结合个人心得,整理成《方民集要方》二卷,未见刊行。以数十年家藏名方分门编类,于1197年(庆元三年)编成《方氏集要方》二卷。
-
张大燨
拼音:zhāngdàxī张大燨清代医家。一作大(口羲),字仲华,号爱庐。江苏吴县人。精于医术,善治伤寒。尝著有《爱庐医案》,此书后毁于兵火,幸得柳宝治将其收入《柳选四家医案》中传世。
-
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
拼音:gǔjīnzhēnjiǔyīànyīhuàhuìcuì英文:《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为书名。高忻洙、张载义等编著。1990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对针灸医案、医话的概念、源流、作用、书写作了全面论述;并集古今针灸医案465则,以按语形式对原案作出分析。
-
环溪草堂医案
拼音:huánxīcǎotángyīàn英文:《环溪草堂医案》为医案著作。三卷。清·王泰林撰。柳宝诒据多种抄本选辑加按,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治案分内伤杂病、伏气、暑病、外伤、妇人、小儿等三十五门。王氏医案所载证情详细,辨证精审明确。对于疑难病症多详述治疗过程。医案证方契合,往往能从古法中化裁而生
-
外证医案汇编
拼音:wàizhèngyīànhuìbiān英文:《外证医案汇编》为医案著作。四卷。清·余景和撰。刊于1894年。本书收集了清代医家陈学三、薛雪、叶桂等人的外科医案700余则,分为首、项、面、口等13部,共73种病证。医案除叙述病情治法外,还注有余氏的案语评论。其按语足以醒瞆,其评论亦得纲纪。
-
重古三何医案
拼音:《zhònggǔsānhéyīàn》《重古三何医案》医案著作。三卷。清·何元长、何书田、何鸿舫撰。陆锦燧等选。刊于1918年。陆氏选录清代江苏青浦何姓三世医案。其中以何书田医案叙述病源、病状较为详尽,治法切于实用,从中可以分析出三何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现存石印本。
-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拼音:《qīngdàimíngyīyīànjīnghuá》《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医案著作。秦伯未编。书成于1928年。全书选辑清代叶桂、薛雪、吴瑭、张聿青等二十多位医家约2000条医案,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他科病证。以医案为纲,以病证为目,分类清楚。可以相互比较、分析出各个医家的学术特点及其在各
-
三家医案合刻
拼音:sānjiāyīànhékè英文:《三家医案合刻》为书名,为医案著作。三卷。清代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本书汇萃苏州名医叶桂、薛雪、缪遵义三家医案,所选大多证治熨贴,议论中肯。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旧德堂医案
拼音:jiùdétángyīàn英文:《旧德堂医案》为医案著作。清·李用粹撰。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析证立方。案语或有艰涩之弊。后收入《三三医书》中。
-
冉雪峰医案
拼音:rǎnxuěfēngyīàn英文:《冉雪峰医案》为医案著作。冉雪峰著。本书包括内、外、妇、儿科医案七十一则,案中结合中医理论较深入地分析病情,并能继承发扬传统治法,于临床辨证较有识见,治法亦较灵活。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药盦医案
拼音:《yàoānyīàn》《药盦医案》医案著作。七卷。恽铁樵撰于1925年。作者选临证过程中颇具经验或教训的医案予以归纳整理。分为伤寒、温病、时病等类,并以病证分细目。案中多连续记载危重病例的诊治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均作详细记述,以为临床借鉴。对伤寒及儿科病证阐述尤详。后收入《药盦医学丛书》中
-
张畹香医案
拼音:《zhāngwǎnxiāngyīàn》《张畹香医案》医案著作。清·张畹香撰。本书大多为内科杂病、时症治验,兼有少量妇科医案。记述简要,少有繁芜。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滋补托邪的调治法较有心得。本书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黄澹翁医案
拼音:《huángdànwēngyīàn》《黄澹翁医案》医案著作。四卷。清·黄述宁撰。其中医案二卷,多属内科杂病;后二卷载前两卷所涉及的治疗方剂和黄氏生平所用验方,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金子久医案
拼音:《jīnzǐjiǔyīàn》《金子久医案》医案著作。清末民初金久子久撰。刊于1927年。本书将所收作者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俾读者易于理会,可以有所遵循。现存光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和《三三医书》本。
-
生生子医案
拼音:shēngshēngzǐyīàn英文:《生生子医案》即《孙文垣医案》。《孙文垣医案》为书名。又名《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5卷。明·孙一奎撰,其子泰来、朋来同编。本书收载医案250余则。以经治地区分为三吴医案、新都医案、宜兴医案,所治病证列有子目。孙氏精于辨证,治疗能融会前人学术经验
-
温氏医案
拼音:《wēnshìyīàn》《温氏医案》医案著作。清·温载之撰于1886年。本书将作者多年临证所得治案按病分类辑录。作者擅治温病,故此类验案尤多。治案辨证较细致,其中治气肿及疯狗咬伤方为其他医案著作所罕见。但也杂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论述。现存初刻本。
-
李中梓医案
拼音:《lǐzhōngzǐyīàn》《李中梓医案》医案著作。明·李中梓撰。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
心太平轩医案
拼音:xīntàipíngxuānyīàn英文:《心太平轩医案》为医案著作。一卷。清·徐锦撰于1851年。徐氏以相似病证归类整理,分述中风、血证、喘咳等多种病证。略论病因、病理,医案多属一病一方,间有连续就诊治案。书中可见作者善治温病、喜用寒凉。又有谓其“案语之精、方药之切”,不亚南阳活人书者。现
-
孙文垣医案
拼音:sūnwényuányīàn英文:《孙文垣医案》为医案著作。又名《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5卷。明·孙一奎撰,其子泰来、朋来同编。本书收载医案250余则。以经治地区分为三吴医案、新都医案、宜兴医案,所治病证列有子目。孙氏精于辨证,治疗能融会前人学术经验,提出新的见解。然案语烦琐,旁文
-
叶天士医案
拼音:yètiānshìyīàn英文:《叶天士医案》又名《增补叶天士医案》、《增补重编叶天士医案》、《叶天士医案萃编》。医案著作。4卷。清代叶桂撰,陆士谔重编,刊于1921年。陆氏以《临证指南》所收不尽精要,体裁亦有不合,而《三家医案合刻》、《医案存真》又未分门别类,不利初学。爰集叶案精萃,厘为4
-
女科医案选粹
拼音:nǚkēyīànxuǎncuì英文:《女科医案选粹》为书名,为《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丛书系列之一。《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为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
四明医案
拼音:sìmíngyīàn英文:《四明医案》为医案著作。清·高鼓峰撰。刊于1725年。作者长期行医浙中,治病多效验。本书仅辑录生平所治疑难病证28例,颇多独到的临床见解。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篇》中。
-
陈莲舫医案秘抄
拼音:《chénliánfǎngyīànmìchāo》《陈莲舫医案秘抄》医案著作。董韵笙辑。陈氏系清代御医,诊疗对象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经治以虚证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为多。用药平稳,以轻灵取胜。或谓此为御医本色。治法偏于调理、滋补。常一案拟具多方,书中列有各季调理方。语言简炼而少有浮词。现存手抄本
-
寿芝医案
拼音:《shòuzhīyīàn》《寿芝医案》医案著作。清·王廷俊(字寿芝)撰,刊于1867年。本书辑录王氏个人治案十余则,均详述病程经过,辨析因、症、脉、治,处方附有方解,并介绍历代医家对此病证的一些分析和治验等。对临床医生颇多启发,唯记述过于繁琐。现存初刻本等。
-
花韵楼医案
拼音:《huāyùnlóuyīàn》《花韵楼医案》医案著作。一卷。清·顾蔓云撰。作者系女医家,擅治妇科疾病。本书以妇科及内科疾病为主。记录较详。多为连续就诊的病案,故从中可以看出顾氏辨证用药的思路与技巧,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吴东旸医案
拼音:《wúdōngyángyīàn》《吴东旸医案》医案著作。清·吴达撰。刊于一八七九年。全书收作者治案四十余条,以伤寒、时症为多。遵循仲景之法注,重六经辨证。每条记述较强。现存光绪刻本,石印本。后收入《医学求是》中。
-
易氏医案
拼音:《yìshìyīàn》《易氏医案》医案著作。一卷。十八则。明·易大艮撰于1644年。作者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故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传变,定方用药。治法以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案末附有自制经验方11首。现存清刻本,又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丛书中。
-
得心集医案
拼音:《déxīnjíyīàn》《得心集医案》医案著作。六卷。清·谢星焕撰,由其次子谢杏园搜辑。成书于1861年。全书分伤寒、杂证、疟症、产后、小儿等21门,总收250余案,叙述平实。每门附列杏园治验效方数首。现有清刻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