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经筋

目录

1 拼音

zú shào yáng jīng jīn

2 英文参考

musculature of gall-bladder meridi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足少阳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起于第四足趾端,上结于外踝,沿胫骨外侧面,向上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自外辅骨(腓骨),上走髀外侧,再分两支,前支结于伏兔(股四头肌),后支向上结于尻部(骶骨部);直行者经季胁下空软处与胁肋部,上走至腋前方,横穿膺乳(侧胸部),结聚于缺盆;直行的上出于腋前,穿过缺盆,出行于足太阳经筋之前,绕行耳后,上抵额角,交于巅顶上,再从头顶侧面向下走向下颔,又还向上结聚于颧部,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其病症主要是本经筋循行、结聚之处掣引、疼痛、转筋等。治以火针劫刺,以痛为腧[1]

《黄帝内经灵枢·经筋》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支者结于目外眦,为外维。

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语译】

足少阳经筋:起于第四趾,上结于外踝;再向上沿胫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另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股四头肌部),后边结于骶部。直行的经侧腹季胁,上走腋前方,联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的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走向太阳经的前方,沿耳后上绕到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颔,上方结于鼻旁,分支结于外眦成“外维”。

其病症,可见足第四趾强滞不适,掣引转筋,并牵连膝外侧转筋,膝部不能随意屈伸,腘部的经筋拘急,前面牵连髀部,后面牵引尻部,向上牵及胁下空软处及胁部作痛,向上牵引缺盆、胸侧,颈部所维系的筋发生拘急。如果从左铡向右侧维络的筋拘急时,则右眼不能张开。因此筋上过右额角与蹻脉并行,阴阳蹻脉在此互相交叉,左右之筋也是相交叉,左侧的维络右侧,所以左侧的额角受伤会引起右足不能活动,这叫“维筋相交”。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