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全息诊疗法

目录

1 拼音

zú quán xī zhěn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Holographic feet diagnosisand therapy

3 注解

足全息诊疗法亦称足反射区带诊疗法。指运用足全息图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生物全息诊疗法的一种。

足底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黄帝内经》早有论述。汉代以后民间流传观脚诊病和按摩足底治病的方法。中医关于“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和脚跟)的认识,尤重脚跟,认为人老脚先衰,“寒从脚下起”,“涌泉为人体元气之所在”。人体足部有六条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通过,有八脉交会(如公孙穴通于冲脉、阳维脉,合于胃心胸;申脉通于督脉、阳矫脉,合于目、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照海穴通于任脉、阴骄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临泣穴通于带脉、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使足部与整个人体上下、内外、五脏六腑,肌肤毛骨脉筋相沟通。人体某部位或脏器的疾患可反应到足部相应区域,表现为压痛点或其他生物学特性变化,使足成为诊治疾病的重要窗口。

足底按摩疗法在唐代之后传至海外,在欧洲演变为“足底反射区带疗法”。该法创始人美国医生菲特兹格拉德(1872~1942)沿袭中医关于人体与足相关的思想,发明“身体反射区带”,即区分人体各部位的坐标系,由10条纵线和3条横线组成。菲氏的学生、女医生英哈姆将上述“身体反射区带”向双足投影,得“足反射区带”。后者是前者的成比例缩小。人体各器官在。身体反射区带”中的坐标位置与在。足反射区带”中的坐标位置相同,描述了足部各位置与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的反射对应关系。填有各器官名的足反射区带即足的全息图,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定位依据。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足底反射区带疗法传入我国,融于生物全息诊疗法研究中,与中医传统的足诊疗法相结合,发展为足全息诊疗法。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