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医·走马牙疳
走马牙疳(noma[1])为病证名[2]。是指以牙龈紫黑,腐败溃烂,甚则穿腮破唇,龈脱骨暴,进展急如走马,病势速而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科启玄》。走马牙疳简称走马疳[2]。
3.1 症状
患牙疳而发病迅速,势如走马者[2]。《景岳全书·杂证谟》:“走马牙疳,牙床腐烂,齿牙脱落,谓之走马者,言其急也,此盖热毒蕴蓄而然。”多见于小儿,初起齿龈边缘或颊部结硬,红肿疼痛,继之腐烂,色灰白,随即变为黑色,流出紫黑血水,气味臭恶,此时因其气味臭秽,故亦有称之为臭息者[2]。局部微痛而痒,若溃烂渐深,则见鼻及鼻翼两旁或腮和口唇周围出现青褐色,甚则唇腐腭破,齿落腮穿,鼻梁塌陷[2]。《焦氏喉科枕秘》:“此症食炙煿醇酒肥甘,以致阳明胃经火动而生湿热,故发。牙龈作烂,顷刻腐黑沿开,其患迅速,故名走马。甚者牙龈脱落,根柯污黑,不数日,以致穿腮破唇,沿及满口,走入喉中。”
3.2 病因病机
多因胎毒、大病后、时行疫疠或疹痘余毒未清,复感外邪,积毒上攻齿龈所致[2]。
3.3 治疗
治宜解毒,清热,祛腐[2]。可选用芦荟消疳饮加减[2]。脾虚者,兼服人参茯苓粥(人参、茯苓共为细末,同捣为末熬成粥),先以盐汤漱口,后食粥,或以绿豆煎汤常服[2]。
3.4 关于牙疳
牙疳是指以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等为主要表现的牙病[1]。
3.4.1 症状
以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为主症[3]。见《儒门事亲》卷五:“牙疳者,龋也。龋者,牙龂腐烂也。”
3.4.2 辨证分型
据病因及其特点分为:风热牙疳、青腿牙疳、走马牙疳三种[3]。其中以风热牙疳较为多见;青腿牙疳因其下肢兼见青色肿块而故名;走马牙疳多发生在小儿,因发病急骤,故名走马,是一种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临床可见于急性溃疡性口炎,坏死性龈、口炎[3]。
3.4.3 治疗
治以清泄毒火为主,内服凉膈散加减;外用锡类散,时时敷涂[3]。
4 西医·走马牙疳
走马牙疳即坏疽性口炎的别名。
坏疽性口炎(gangrenous stomatitis)为急性进行性病变,是某局部组织发生急性坏死后,合并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病理过程,即组织的腐败性坏死,病变主要发生在颊部,使颊部组织形成腐肉而脱落,露出颌骨及牙齿,造成面部缺损,称为坏疽性口炎(gangrenous stomatitis)或走马牙疳(noma)、口颊坏疽。坏疽性口炎主要发生在贫血、营养不良及严重传染病的衰弱儿童,成人极少见。致病菌种有梭状杆菌、奋森螺旋体、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杆菌等厌氧菌。坏疽性口炎容易与重症坏死性龈炎混淆,也有人认为是坏死性龈炎的严重型或恶性变。
樊尚螺旋体和梭形杆菌为坏疽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还合并产气荚膜杆菌与化脓性细菌的感染。坏疽性口炎与机体状态有密切关系,儿童多在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黑热病后期发生。成人则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如白血病、糖尿病、结核病等全身营养极差,抵抗力极度低下的病例。
坏疽性口炎初起时常在单侧颊黏膜上出现紫红色硬结,迅速变黑脱落遗留边缘微突起的溃疡面,向深层扩展,并有大量坏死组织脱离,同时,颊部皮肤肿胀发亮,腐烂脱落,终至内外贯通,“穿腮露齿”。病程中有特异性腐败恶臭,但病员疼痛感轻微。病情恶化,可致死亡,死亡原因多为并发症所致。如治疗及时,痊愈后常遗留颜面部及牙颌系统的严重缺损。
坏疽性口炎的病损多发生在牙龈边缘或牙龈乳头之间,若未采用特效治疗,病情常很快蔓延,并破坏牙龈软组织或骨质。坏死部位覆盖由坏死组织形成的黄白色假膜,并有顽固性疼痛及反复出血。病程长短不定。症状有轻有重,重者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期近一步发展时可扩散到口腔粘膜的其它部位。
坏疽性口炎早期绝大多数出现坏死性龈口炎的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可避免发展为坏疽性口炎。
病程中坏疽性口炎患儿极度衰弱而出现无炎症反应,体温不高,若未及时治疗,常全身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坏疽性口炎除累及口腔外,还可发生于新生儿鼻腔、肛门区。偶尔累及眼睑和直肠,发生坏疽性病变。
4.1 疾病名称
坏疽性口炎
4.2 英文名称
gangrenous stomatitis
4.3 走马牙疳的别名
走马牙疳;口颊坏疽;noma
4.4 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黏膜病 >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4.5 ICD号
K12.1
4.6 流行病学
目前,国内仅偶有个别坏疽性口炎病例发生,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仍时有发病。
4.7 坏疽性口炎的病因
樊尚螺旋体和梭形杆菌为坏疽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还合并产气荚膜杆菌与化脓性细菌的感染。坏疽性口炎与机体状态有密切关系,儿童多在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黑热病后期发生。成人则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如白血病、糖尿病、结核病等全身营养极差,抵抗力极度低下的病例。
4.8 发病机制
从坏疽性口炎的病变组织取材作镜检或培养,可检出Vincent梭形杆菌或Vincent螺旋体。
4.9 坏疽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坏疽性口炎初起时常在单侧颊黏膜上出现紫红色硬结,迅速变黑脱落遗留边缘微突起的溃疡面,向深层扩展,并有大量坏死组织脱离,同时,颊部皮肤肿胀发亮,腐烂脱落,终至内外贯通,“穿腮露齿”。病程中有特异性腐败恶臭,但病员疼痛感轻微。病情恶化,可致死亡,死亡原因多为并发症所致。如治疗及时,痊愈后常遗留颜面部及牙颌系统的严重缺损。
坏疽性口炎的病损多发生在牙龈边缘或牙龈乳头之间,若未采用特效治疗,病情常很快蔓延,并破坏牙龈软组织或骨质。坏死部位覆盖由坏死组织形成的黄白色假膜,并有顽固性疼痛及反复出血。病程长短不定。症状有轻有重,重者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期近一步发展时可扩散到口腔粘膜的其它部位。
坏疽性口炎早期绝大多数出现坏死性龈口炎的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可避免发展为坏疽性口炎。
4.10 坏疽性口炎的并发症
病程中坏疽性口炎患儿极度衰弱而出现无炎症反应,体温不高,若未及时治疗,常全身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坏疽性口炎除累及口腔外,还可发生于新生儿鼻腔、肛门区。偶尔累及眼睑和直肠,发生坏疽性病变。
4.11 坏疽性口炎的诊断
1.有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患有营养不良、口腔卫生不良、急性传染病的幼儿多见。
2.口腔急性广泛的组织坏死伴恶臭,疼痛不明显。
4.12 鉴别诊断
1.急性坏死性龈口炎:病损从龈缘、龈乳头开始,呈水平消失,局部疼痛,可发热,疼痛明显。
2.结核:病程长,溃疡基底不平,有倒凹,疼痛明显,活检为结核性肉芽肿。
4.口腔鳞癌:溃疡基底硬,早期疼痛不明显,发展缓慢,组织病理可助鉴别。
5.炭疽坏死性皮肤溃疡:有牧场、畜产品加工的工作接触史,有碳磨黑色干痂,实验室检查可找到炭疽杆菌。
4.13 坏疽性口炎的治疗
1.1.5%~3%过氧化化氢溶化氢溶液(双氧水)清洗患部,现用氯己定液拭洗,每1~2小时1次。仔细除去坏死组织。
2.青霉素、链霉素联合肌注,必要时应采取静脉滴注,每日量青霉素可达300万~800万U,链霉素1~2g,亦可用头孢菌素类。
3.甲硝唑(灭滴灵)口服或静脉滴注,每天用量口服1g,分次口服。静滴每瓶0.5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首次15mg/kg,以后每6小时用7.5mg/kg。
4.14 相关药品
氧、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溶液、氯己定、青霉素、链霉素、甲硝唑、葡萄糖
5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1.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
治疗走马牙疳的方剂
- 人参茯苓粥
方:人参3克白茯苓18克功能主治:扶牌进食。治走马牙疳,脾虚食少者。用法用量:上药并研细末,同粳米1...
- 玉液丹
贮。功能主治:《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玉液丹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每次一丸,茶水调敷患处。每用1丸,...
- 金鞭散
2钱,月石1钱。制法:上为末,密贮。功能主治:走马牙疳,唇口腮鼻溃烂穿破,危急之证。用法用量:临用将...
- 戌骨丹
《玉钥》卷上:组成:白色狗屎、麝香少许。主治:走马牙疳,并痘后牙疳。用法用量:擦疳上。数次愈。制备方...
- 清肝解毒汤
芥北防风淡竹叶各3克灯心150厘米功能主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呕吐,加芦根。摘录...
- 更多治疗走马牙疳的方剂
治疗走马牙疳的中成药
- 珍珠散
,麝香3分,牛黄3分,南枣(煅灰)6分。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吹于患处。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桃花散
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三八一方之桃花散主治小儿走马牙疳。用法用量:敷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摘录:《...
- 生肌散
主治:《普济方》卷六十九方之生肌散主治骨槽风,走马牙疳及金疮。用法用量:先服如意汤毕,上此药。《普济...
- 更多治疗走马牙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走马牙疳
- 《疡医大全》:[卷十六龈齿部]走马牙疳门主方
人中白散治小儿走马牙疳、口疳以及牙龈腐烂臭黑者,并搽痔疮脓耳、男妇腿上伤、手疮神效。人中白(溺壶者佳...
- 《普济方》:[卷六十七牙齿门]急疳
用少许药绵塞在牙根。以针按绵子入齿缝中膝金散治走马牙疳肿烂。人中白(五钱火)雄黄(四钱)轻粉(二钱)...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四齿候门]药方
麝矾散治走马牙疳,危恶证候。麝香(少许)胆矾(一钱)铜绿(半两)白矾(生用,一分)上为细末,研匀,擦...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二)治牙疳方]3.牙疳敷藤黄法
上《福祉医学报》载有章×之言,有误用藤黄,治愈走马牙疳之事,甚为奇异。兹特录其原文于下,以供医界之研...
- 《寿世保元》:[卷八初生杂症论]牙疳
一论牙疳者。阳明之热也。小儿齿肿流涎。腮肿走马牙疳等症。清胃升麻汤升麻川芎白芍半夏(汤泡各七分)干葛...
- 更多古籍中的走马牙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