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法

目录

1 拼音

zǐ wǔ fǎ

2 注解

子午法指捻转补泻法。手法捻针时,大指向前推,相当于从子位转向午位;大指往后退,相当于从午位转向子位,故名[1]。《医学入门》:“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伤寒活人书》:“凡妇人病,法当针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意指多用转针易致缠裹滞气。

参见“子午补泻”:

子午补泻即左右捻转补泻。因左转为顺转,从子位转向午位;右转为逆转,从午位退向子位。故名[1]。《针灸大成》卷四:“此乃宣行荣卫之法也。故左转从子,能外行诸阳;右转从午,能内行诸阴。”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