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散

目录

1 拼音

zǐ wǎn sǎn

2 《太平圣惠方》卷六:紫菀散

2.1 处方

紫菀30克(洗,去苗、土)桔梗30克(去芦头)茅根6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川朴消30克 木通30克(锉)

2.2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2.3 功能主治

清肺泄热,化痰止咳。治肺脏壅热,心胸满闷,嗽逆食少,大便不利。

2.4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2.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

3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紫菀散

3.1 处方

紫菀30克(去苗、土)汉防己15克 桂心15克 细辛15克 槟榔22克 赤茯苓15克 桑根白皮15克(锉)大腹皮15克(锉)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甜葶苈15克<>木香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3.2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3.3 功能主治

治产后风虚,遍身浮肿,上气喘咳,腹胁妨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3.4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3.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4 《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紫菀散

4.1 处方

人参 紫菀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胶

4.2 制法

上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

治肺虚咳嗽,唾中有脓血,及肺痿变痈者。

4.4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4.5 摘录

《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

5 《圣惠》卷六

5.1 方名

紫菀散

5.2 别名

紫菀汤

5.3 组成

紫菀3分(洗去苗土),五味子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麻黄半两(去根节),赤茯苓3分,木通半两(锉),桂心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5.4 主治

肺脏伤风冷,语声嘶不出,喘息不得。

5.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5.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5.7 附注

紫菀汤(《普济方》卷二十八)。

6 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圣惠》卷四十六

6.1 方名

紫菀散

6.2 组成

紫菀2两,款冬花3两。

6.3 主治

三十年嗽。

6.4 用法用量

每服1方寸匕,食前以饮下,1日3次,7日愈。

6.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7 《圣惠》卷四十八

7.1 方名

紫菀散

7.2 组成

紫菀1两(去苗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半两,当归半两,桂心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7.3 主治

息贲气。在右胁下结聚胀痛,喘促咳嗽。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8.1 方名

紫菀散

8.2 别名

紫菀汤

8.3 组成

紫菀(去苗土)2分,贝母(去心,炒)2分,桑根白皮(锉,炒)2分,桔梗(炒)2分,柴胡(去苗)2分,麦门冬(去心,焙)2分,赤茯苓(去黑皮)2分,百部2分,甘草(炙,锉)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8.4 主治

咽喉痒,咳嗽。

8.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8.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7 附注

紫菀汤(《普济方》卷六十四)。

9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9.1 方名

紫菀散

9.2 组成

紫菀(去苗)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细辛(去苗叶)1分,款冬花1分。

9.3 主治

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

9.4 用法用量

2-3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1日3次。

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10.1 方名

紫菀散

10.2 别名

紫菀汤

10.3 组成

紫菀1两(去尘),川升麻1两,天门冬1两(焙令干),贝母1两(麸炒黄)。

10.4 主治

肺寒痰逆咳嗽,胸膈痞闷,鼻多清涕。

10.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10.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7 附注

紫菀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11 《永乐大典》卷八○二○引《经验普济本事方》

11.1 方名

紫菀散

11.2 组成

紫菀茸8钱,苍术(浸)8钱,桔梗半两,芍药3钱,木香1钱,肉豆蔻1钱。

11.3 主治

骨蒸虚劳,寒热口干,少力。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4钱,猪肝2两,或腰子2个(拆开),掺药,入盐、葱,纸裹3-5重,烧熟,热粥服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 《圣惠》卷七十八

12.1 方名

紫菀散

12.2 组成

紫菀半两(洗去苗土),人参3分(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麦门冬1两(去心,焙),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耆1两(锉),白芍药半两,桂心半两,熟干地黄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五味子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2.3 主治

产后咳嗽,四肢无力,吃食减少。

12.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3 《圣惠》卷七十九

13.1 方名

紫菀散

13.2 组成

紫菀1两(去苗土),汉防己半两,桂心半两,细辛半两,槟榔3分,赤茯苓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锉),大腹皮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甜葶苈半两(微炒),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3.3 主治

产后风虚,遍身浮肿,上气喘咳,腹胁妨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4 《圣惠》卷八十三

14.1 方名

紫菀散

14.2 组成

紫菀半两(炙,去苗土),贝母半两(煨微黄),款冬花1分。

14.3 主治

小儿咳嗽。

14.4 用法用量

每服1字,以清粥饮调下,1日3-4次。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5 《圣惠》卷七十四

15.1 方名

紫菀散

15.2 组成

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贝母(煨令黄)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灯心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5.3 主治

妊娠咳嗽气急,心烦不食。

15.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6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16.1 方名

紫菀散

16.2 组成

紫菀(去苗土)1两,款冬花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芎1两,五味子(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细辛(去苗叶)1两,贝母(去心)1两,柏叶(炒)1两,白术1两,甘草(炙,锉)1两,生干地黄(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16.3 主治

肺气内伤,邪热熏积,咳唾有血。

1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蜜汤调下,1日3次,不拘时候。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 《卫生宝鉴》引海藏方

17.1 方名

紫菀散

17.2 别名

紫菀汤、紫菀饮

17.3 组成

人参、紫菀、知母、贝母、桔梗、甘草、五味子、茯苓、阿胶。

17.4 功效

润肺止嗽。

17.5 主治

咳嗽,唾中有脓血;虚劳证,肺痿变痈。

17.6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17.7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8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劳而久嗽,肺虚可知,即有热证,皆虚火也。海藏以保肺为君,故用紫菀、阿胶二药润肺补虚,消痰止嗽;以清火为臣,故用知母、贝母二药辛寒润燥消痰;以参、苓为佐者,扶土所以生金;以甘、桔为使者,载药上行脾肺,桔梗载诸药上行而能清肺,甘草辅人参补脾;五味子滋肾家不足之水,收肺家耗散之金,久嗽者所必收也。
2.《血证论》:取参、草、胶、菀以滋补肺阴;又用知母以清其火;五味以敛其气;桔梗、贝母、茯苓以利其痰。火、气、痰三者俱顺,则肺愈受其益,此较保和汤、救肺汤又在不清不浊之间,用方者随其择其。

17.9 附注

紫菀汤(《医方集解》)、紫菀饮(《医碥》卷六)。《普济方》本方用量:各等分。《张氏医通》:有麦门冬,无知母。

18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18.1 方名

紫菀散

18.2 组成

紫菀1两半,旋覆花1两,桔梗1两,射干1两,款冬花1两,川升麻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夏(汤洗7遍)1两,陈橘皮(去瓤)3分,甘草(炙黄)3分,大腹连皮3分,杏仁(汤浸,去皮,麸炒黄)3分。

18.3 主治

肺嗽痰唾稠粘,肩背壅闷,喘促不食。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6分,去滓温服。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9 《赤水玄珠》卷五

19.1 方名

紫菀散

19.2 组成

木香2两,人参2两,白术2两,紫菀2两,川芎2两。

19.3 主治

水肿。

19.4 用法用量

加生姜、乌梅,水煎服,次日又1服。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 《杨氏家藏方》卷八

20.1 方名

紫菀散

20.2 组成

紫菀茸半两,二桑叶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半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细)1两,桔梗(去芦头,微炒)1两,麻黄(去根节,汤煮3-2沸,焙干)3分。

20.3 主治

肺感寒邪,咳嗽不止,风壅相搏,头疼声重。

20.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21 《圣惠》卷二十七

21.1 方名

紫菀散

21.2 别名

广济紫菀汤

21.3 组成

紫菀1两(洗去苗土),五味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百合3分,白茯苓1两。

21.4 主治

虚劳上气,咳嗽不止。

21.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21.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1.7 附注

广济紫菀汤(《鸡峰》卷十一)。

22 方出《医心方》卷十三引《广利方》,名见《圣惠》卷十四

22.1 方名

紫菀散

22.2 别名

紫菀汤

22.3 组成

紫菀头21枚,桔梗12分(微炙),天门冬8分,茯苓12分,生百合3枚(洗),生地黄汁2大合,知母6分。

22.4 主治

肺痿唾脓血腥臭,连连嗽不止,渐将羸瘦,形容枯悴。

22.5 用法用量

以水2大升,煮取9合,食后良久,分温3服,如人行5-6里进1服。

22.6 加减

要利,加芒消8分(汤成下)。

22.7 制备方法

上切。

22.8 用药禁忌

忌一切热肉、面、油腻、果子、鲤鱼。

22.9 附注

紫菀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圣惠》有贝母,无茯苓。

23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23.1 方名

紫菀散

23.2 组成

紫菀1两,款冬花1两,阿胶(炒枯令黄)1两,侧柏叶(酥炙黄)1两,黄芩1两(去黑心),干熟地黄3分,麦门冬(去心)半两,人参3分,白茯苓半两,蛤蚧1只(头尾全,酥炙令黄)。

23.3 主治

肺痿损败,气喘,咳嗽有血。

23.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粥饮调下。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4 《圣惠》卷三十一

24.1 方名

紫菀散

24.2 组成

紫菀半两(去苗土),柴胡1两半(去苗),鳖甲1两半(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知母1两,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款冬花3分,生干地黄2两。

24.3 主治

骨蒸劳热,咳嗽,涕唾稠粘,吃食不得,渐加困乏。

2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用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4.6 用药禁忌

忌苋菜。

25 《圣惠》卷四十二

25.1 方名

紫菀散

25.2 组成

紫菀1两(洗去苗土),麻黄1两(去根节),贝母3分(煨微黄),大腹皮3分(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猪苓1两(去黑皮),槟榔1两。

25.3 主治

上气,发即不得眠卧,心腹胀满,喘急不能食,身面浮肿。

25.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6 《圣惠》卷十五

26.1 方名

紫菀散

26.2 组成

紫菀1两半(去苗土),贝母2两(煨令微黄),甘草1两(炙微赤,锉),桑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26.3 主治

时气咳嗽。

26.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