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

目录

1 拼音

zì tǐ dà yǐn jìng mài jiāo chā zhuǎn liú shù

2 英文参考

cross-over bypass with autogenous long saphenous vein

3 手术名称

自体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

4 分类

普通外科/血管手术/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

5 ICD编码

39.2905

6 概述

自体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用于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 为了使人体在任何体位时下肢血流都能向心回流,下肢的深静脉内有很多对袋形瓣膜。愈向远端瓣膜愈多,小腿的胫、腓静脉内几乎每隔2.5cm就有一对瓣膜;愈向近端瓣膜愈少。大腿的股静脉内,平均只有5对瓣膜。但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汇合处以下有一对较恒定的坚强瓣膜,防止股总静脉的血流向股浅静脉内逆流。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下肢静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理论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瓣膜发育不良,包括股静脉甚至髂静脉的瓣膜。其次才是外伤、退行性变、慢性咳嗽导致腹内压增高等后天性因素。认为传统观念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并不多见,大多数下肢静脉曲张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是继发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随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重新认识,也设计了新的手术方法。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分两大类,一类为促使血液回流的手术,另一类是制止血液倒流的手术,应根据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选择手术方法。

手术相关解剖见图1.17.9.2-1,1.17.9.2-2。

7 适应症

自体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适用于:

1.髂总静脉或髂外静脉血栓形形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后遗的该静脉阻塞。

2.盆腔内良性或恶性肿瘤所致的外压性髂总静脉或髂外静脉阻塞。

3.髂总或髂外静脉阻塞所致的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交通支及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 禁忌症

1.血栓性静脉炎炎症期。

2.髂股静脉阻塞向下延伸到股浅静脉。

3.双侧髂静脉阻塞,或对侧髂股静脉虽未阻塞但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9 术前准备

1.术前必须做双下肢深浅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为髂股静脉高位阻塞。健侧深静脉必须畅通,且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良好。

2.术前开始应用抗生素。

3.准备双下肢皮肤。

10 麻醉和体位

可采用低位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

11 手术步骤

11.1 1.切口

患侧做腹股沟纵行切口,长约10cm。健侧做腹股沟纵行切口及大腿内侧切口。

11.2 2.显露患侧股静脉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间隙,找到扩张的股浅静脉。

11.3 3.解剖健侧大隐静脉

先做健侧腹股沟切口,找到大隐静脉,用4-0不吸收线仔细结扎大隐静脉各分支。然后向下做大腿内侧切口,仔细解剖大隐静脉,结扎各分支,并测量出使其能转移到对侧股静脉的所需长度。在内收肌管附近一般有一粗大分支,可利用该分支将口修剪成喇叭样,在大隐静脉-股静脉入口处用一血管夹夹闭,用生理盐水肝素溶液冲洗大隐静脉远端,检查有无未被结扎的分支渗漏,然后充满肝素溶液,在末端用另一血管夹夹闭待用(图1.17.9.2-3)。

11.4 4.做成皮下隧道

由两侧腹股沟切口分别向上向内侧做皮下隧道,并使隧道相通。通过一小儿乙状结肠镜或其他导管将健侧的大隐静脉导向患侧腹股沟部(图1.17.9.2-4,1.17.9.2-5)。

11.5 5.血管吻合

血管吻合前静脉注射肝素50mg,用Satinsky钳钳夹部分股静脉,根据大隐静脉端的口径,在股静脉上做一相等长度的纵行切口,用5-0血管吻合线连续外翻缝合,做大隐静脉股静脉端-侧吻合(图1.17.9.2-6)。彻底止血,缝合切口。吻合后血流方向有相应变化(图1.17.9.2-7)。

12 术中注意要点

1.大隐静脉通过隧道时,应注意避免扭曲。

2.大隐静脉与股静脉的吻合口应尽可能大,以避免狭窄。

3.若为盆腔恶性肿瘤所致的髂静脉阻塞,手术时应避免切破肿瘤,以防肿瘤扩散或种植。

13 术后处理

自体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手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1~2d,预防切口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

2.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3.采用500ml右旋糖酐-40静滴,每日1次,持续5~7d。

4.鼓励早期在床上活动,1周后可下床活动。

5. 1个月后可行静脉顺行造影,观察转流静脉的通畅情况。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