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痰

目录

1 拼音

zǐ tán

2 英文参考

tuberculosis of epididym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子痰(tuberculosis of epididymis)是指发生于肾子(睾丸)的痨病[1]。属于疮痨性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中医文献称肾漏、穿囊漏。其特点是患病的附睾有慢性肿块,最后化脓破溃,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

子痰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1]

4 子痰的病因病机

子痰因肝肾亏损,脉络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肾子;或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津为痰,阻于经络,痰瘀互结而成。浊痰日久,郁而化热,热胜肉腐化脓。若脓水淋漓日久,而脓乃气血所化,故又可出现气阴两虚证候,甚则阴损及阳,而出现肾阳不足的表现。

5 子痰的诊断

5.1 临床表现

子痰好发于中青年,以20~40岁居多。初萨自觉阴囊坠胀,附睾尾部有不规则的局限性结节,质硬,触痛明显,结节常与阴囊皮肤粘连。病程发展,可形成慢性冷性脓肿,溃破后脓液清稀,或带豆腐渣样絮状物,腥味较浓,易形成长期不愈合的阴囊部窦道。输精管增厚变硬,有多处硬结,成串珠状。常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倦怠,腰酸,食少,或肢冷畏寒,面色光白等全身症状。

5.2 辅助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有红、白细胞及脓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多增高。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

6 需要与子痰相鉴别的疾病

6.1 非特异性附皋炎

非特异性附皋炎常为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的并发症。附皋增大,有硬结,但为单个性硬结,输精管虽有增粗,但无中珠状结节的特征,阴囊皮肤无窦道形成。

6.2 淋菌性附睾炎

淋菌性附睾炎患者有淋病史,附睾肿胀疼痛,排尿涩痛或灼热痛,尿道分泌物较多,涂片可查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无附皋硬结与窦道。

6.3 附皋肿瘤

附皋肿瘤患者附睾尾部发现有实质性肿块,属良性肿瘤者,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属恶性肿瘤者,表面不光滑,结节状,质地硬韧,界限不清。

7 子痰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湿痰凝结

子痰·湿痰凝结证(tuberculosis of epididymi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 phlegm coagulating and intermingling)是指湿痰凝结,以肾子酸胀隐痛,附睾硬结,子系呈条索状肿硬,舌苔薄,脉滑为常见症的子痰证候[1]

7.1.1.1 症状

见于初起硬结期。肾子处酸胀隐痛,附皋硬结,子系呈条索状肿硬;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脉滑。

7.1.1.2 辨证分析

肝肾亏损,脉络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肾子,脉络不通,故肾子处酸胀隐痛,附皋硬结,子系呈条索状肿硬;病属初起,仅在局部,故多无全身症状;苔薄、脉滑为浊痰凝结之象。

7.1.1.3 治法

温经通络,化痰散结。

7.1.1.4 方药治疗

阳和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7.1.2 阴虚内热

子痰·阴虚内热证(tuberculosis of epididymis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internal heat)是指阴虚内热,以肾子与阴囊皮肤粘连,色转暗红,酿脓时有轻微波动,伴有午后潮热,盗汗,倦怠,颧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子痰证候[1]

7.1.2.1 症状

见于中期成脓期。数月或一年后,肾子坏死化脓,肾子与阴囊皮肤粘连,阴囊红肿疼痛;可伴低热,盗汗,倦怠,颧红,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7.1.2.2 辨证分析

痰浊日久,郁而化热,热胜肉腐,故肾子坏死化脓;累及阴囊,故见阴囊红肿疼痛;热为阳邪,灼伤阴血,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故可伴低热、颧红消瘦、倦怠;虚热迫津外泄,故见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7.1.2.3 治法

滋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

7.1.2.4 方药治疗

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

7.1.3 阳虚痰凝

子痰·阳虚痰凝证(tuberculosis of epididymis with pattern of yang deficiency and phlegm coagulation)是指阳虚痰凝,以肾子酸胀隐痛,附睾硬结不消,或溃后疮口久不愈合,伴有肢冷畏寒,面色淡白,腰酸肢软,肾子阴冷,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无力为常见症的子痰证候[1]

7.1.4 气血两虚

子痰·气血两虚证(tuberculosis of epididymis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脓肿破溃,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凹陷,形成漏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虚热不退,面色无华,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子痰证候[1]

7.1.4.1 症状

见于晚期溃后漏管期。脓液穿破阴囊后,流出稀薄脓水,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凹陷,形成瘘管,愈合缓慢,或虽愈合,反复发作,全身虚热不退;病久不愈,甚则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或不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7.1.4.2 辨证分析

气血亏虚,故流出脓水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凹陷;血少难以生肌收口,故愈合缓慢,形成漏管;正气既虚,邪气易乘,故或虽愈合,可再复发;血虚阴亏,不能制阳,故全身虚热不退;病久不愈,阴损及阳,温煦失权,鼓动无力.故面色光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或不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血少阳虚之象。

7.1.4.3 治法

补气养血,温补肾阳。

7.1.4.4 方药治疗

先天大造丸加减,兼服小金丹。

7.2 外治法

未成脓者,消肿散结,外敷冲和膏,每天1—2次;或用葱归溻肿汤坐浴。已成脓者,切开引流,切开初期选用提毒化腐药制成药线或引流条局部应用,脓毒腐肉排净后再选用生肌药收口。慢性窦道形成者,选用化腐药物制成药线或药条,置人窦道,腐蚀窦道壁,达到腐去新生、促进愈合的目的。

8 子痰患者日常保健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重视结核病的预防与调理。

2.忌辛辣劫阴食物,适当增加有滋肾养阴的食品,如甲鱼、墨鱼,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鸡肉、鲜鱼、牛奶等。

3.活动时用阴囊托将阴囊托起,减轻疼痛。对已经形成慢性窦道者,须经常换药,并注意引流的通畅。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