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霜丸

目录

1 拼音

zǐ shuāng wán

2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吉氏家传》

2.1 方名

紫霜丸

2.2 组成

大赭石1钱,木香(炮)1钱,乳香1钱,肉桂1钱,杏仁(去皮尖)1钱,丁香1钱,陈皮1钱半(去白),巴豆15粒(去油),肉豆蔻1个(炮)。

2.3 功效

去积。

2.4 主治

消渴。

2.5 用法用量

每服7丸,饭饮送下。

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

3 《卫生总微》卷十

3.1 方名

紫霜丸

3.2 组成

朱砂5分,杏仁30粒(去皮尖,炒黄)。

3.3 主治

小儿惊吐不止。

3.4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乳食前,桃心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4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4.1 方名

紫霜丸

4.2 组成

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是,研)1两,芦荟(研)2钱,贝母(去心)4钱。

4.3 主治

舌上出血,窍如簪孔,及吐血、衄血。

4.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7分1盏化开,煎至5分,温服。吐血、衄血,每服1丸,酒半盏化开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5 《幼幼新书》卷十引《吉氏家传》

5.1 方名

紫霜丸

5.2 组成

紫霜半分,天竺黄半分,甘草(炙)半分,茯苓半分,朱砂半分,龙脑少许。

5.3 主治

惊风。

5.4 用法用量

1岁半丸,用薄荷汤化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

5.6 附注

方中紫霜,《普济方》作紫粉。

6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氏家传》

6.1 方名

紫霜丸

6.2 组成

代赭石1分,陈皮(去白,巴豆肉半钱同炒干,巴豆不用)1分,木香1分,杏仁(去皮尖,研)1分,肉桂(去皮,不见火)半钱,丁香半钱,藿香叶2钱。

6.3 主治

小儿吐泻。

6.4 用法用量

每服7粒,藿香汤吞下;吐泻,炙藿香、橘皮汤吞下;吐,煎枣子汤吞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小绿豆大。

7 《卫生总微》卷十二

7.1 方名

紫霜丸

7.2 组成

代赭石(火煅,米醋淬不拘遍数,以手拈得碎为度,研细,水飞)半两,牛黄2钱(研),朱砂1分(研),麝香1钱(研),鳖甲1分(醋炙),巴豆1分(去皮心膜,出油尽),枳壳(去瓤,麸炒)2钱,当归(去芦并土,炙)2钱,甘草(炙)3分,木香1分,生犀末2钱,大黄3分。

7.3 主治

小儿诸疳发热,肚大脚细,发穗面黄,宿滞不消,或作寒热,腹内疼痛,经年瘦弱,及中恶等病。

7.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8 《普济方》卷三八○

8.1 方名

紫霜丸

8.2 组成

代赭石2钱(细研,水飞),巴豆20个(去皮尖)。

8.3 主治

小儿乳哺失节,致伤脾胃,停积不化,变成疳疾,腹胀乳食减少,胸腹疼痛,烦闷呕逆,并伤寒温壮,内挟冷食,大便酸臭,或已得汗身热不除,及变蒸发热多日不解,因食痞痫,或寒或热。

8.4 用法用量

每服3-5至10丸,煎皂角仁汤送下,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饭为丸,如粟米大。

9 《准绳·幼科》卷五

9.1 方名

紫霜丸

9.2 组成

四苓散加黄连、淡竹叶。

9.3 主治

发热时吐泻不止,身热口渴者。

9.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5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紫霜散”。

10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吉氏家传》

10.1 方名

紫霜丸

10.2 组成

丁头大赭石半两(令煅5遍,醋淬5遍),杏仁27粒(取霜),乳香1钱,朱砂1钱,木香1钱,宣连1分(去头),轻粉半钱,麝香少许,肉豆蔻2个(面裹,炮),巴豆10粒(取霜)。

10.3 主治

小儿久积,胸高羸瘦,赤白痢疾,腹痛甚。

10.4 用法用量

每服7-15丸,紫苏、饭引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

11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11.1 方名

紫霜丸

11.2 别名

三味紫霜丸

11.3 组成

代赭2两(捣末),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钱1字,巴豆7枚(去皮心膜,出油尽,研)。

11.4 功效

消积聚。

11.5 主治

小儿乳食不消。

11.6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温米饮送下。

11.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浸,炊饼为丸,如黄米大。

11.8 附注

三味紫霜丸(《普济方》卷三九二)。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