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子气:1.五行学说术语;2.妇科病名。
4 五行学说术语·子气
子气为五行学说术语[1]。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生、生我两方面的联系[1],其中,我生者为子,子脏之气即为子气[2] 。如火为木所生,则火是木的子气[1]。余类推[1]。
5 妇科病名·子气
子气为妇科病名,出自《妇人良方大全》引《产乳集》[1]。亦名子水气[1]。指孕后三四个月,自膝至足肿,小便清长者[1]。多因抑郁气滞,有碍气机升降;或脾肾阳虚,脾不健运,湿气内停,流注于下,以致足肿,渐至腿膝,甚至足出黄水[1]。气滞者,宜理气行滞除湿,用天仙藤散加苍术;湿盛者,宜温阳健脾燥湿,用赤苓汤(厚朴、陈皮、苍术、炙草、赤苓、桑皮、姜);若湿伤于肺而喘闷者,宜天仙藤散加葶苈子;足出黄水者,宜健脾行水,用全生白术散[1]。
《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来,行步艰辛,以至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至于脚指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
6 参考资料
治疗子气的穴位
- 气冲
,方达三里:同时又与冲脉并行,主治疝气奔豚、妊娠子气上冲攻心。本穴能治呃逆,呃逆不止,即气上冲也,治...
- 目外眦
瞳孔,故名瞳子髎。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
- 羊矢
,方达三里:同时又与冲脉并行,主治疝气奔豚、妊娠子气上冲攻心。本穴能治呃逆,呃逆不止,即气上冲也,治...
- 溪穴
根、理复还纳之功,故名归来。主治少腹疼痛,痛经,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月经不调,闭经,...
- 归来
根、理复还纳之功,故名归来。主治少腹疼痛,痛经,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月经不调,闭经,...
- 更多治疗子气的穴位
治疗子气的方剂
- 苏子降气汤
g、陈皮9g、大枣10、枚生姜6g、肉桂3g紫苏子9g、半夏9g、川当归6g、甘草(炙)6g、前胡...
- 三阳丹
两,阳起石1两,鹿茸1两,白术1两。功效:助阳正气,去风冷,除寒湿。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
- 红药膏
āo处方:生石膏3500g,樟丹1500g,芥子气1ml,凡士林5000g。制法:将芥子气缓慢滴入...
- 茯苓导水汤
瓜、大腹皮、桑白皮、苏梗各等分。主治:妊娠肿满与子气,喘而难卧,胀满难堪;产后浮肿,喘嗽,小便不利者...
- 仙藤散
:组成:青木香藤、陈皮、香附、甘草、乌药、木香、苏叶。主治:妊娠子气。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 更多治疗子气的方剂
治疗子气的中成药
- 苏子降气丸
n标准编号:WS3-B-0278-90处方:紫苏子(炒)160g厚朴160g前胡160g甘草160...
- 越鞠丸
内膜细胞溶解,释放PGF2α、PGE2,二者可使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出现痛经;另外...
- 薯蓣丸
辛气味辛温,入肾;石菖蒲气味辛平,入手少阴,五味子气味酸苦咸微温入肾,收敛散逆之气;丹参气味苦微寒,...
- 安阳精制膏
:消积化块,逐瘀止痛,舒筋活血,追风散寒。用于男子气块,妇女血块,腹内积聚,风寒温痹,腰腿、筋骨、胳...
- 桃花散
》(沈阳方)之桃花散功在清肺镇惊,化痰止咳。主治气喘痰呜,烦渴喜饮,惊恐不宁,肺热咳嗽,痰壅气促,...
- 更多治疗子气的中成药
子气相关药物
- 苏子降气丸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用于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痞塞。【规格】每13粒...
- 垂体后叶注射液
体后叶注射液对平滑肌有强烈收缩作用,尤以对血管及子宫之基层作用更强,由于剂量不同,可引起子宫节律收...
-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尿素氮、肌酐等。④血压。⑤心肺功能状态,如浮肿、气急、紫绀、肺部罗音、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返流等...
-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尿素氮、肌酐等。④血压。⑤心肺功能状态,如浮肿、气急、紫绀、肺部啰音、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返流等...
- 输血用2号抗凝液
分混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挤压采血袋,避免袋内空气进入献血员的静脉。4.在采血管与血袋连接处的第一...
- 更多子气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子气
- 《妇科秘书》:子肿子气子满论
妊娠子肿,与子气相类,但子气在下体,子肿在头面。若子满症,又名为胎水,则在五、六月以后,比子气、子肿...
- 《胎产心法》:[卷之上]子肿子气子满论
(子满证,即俗呼胎水证也。)妊娠子肿,与子气相类,但子气在下体,子肿在头面。若子满证,又名为胎水,则...
- 《女科经纶》:[卷三胎前证上]妊娠脚肿主男胎之验
而色黑。此妊娠足肿之说也。《济阴纲目》按∶子肿与子气相类,然子气在下体,子肿在头面。若子满,大都在五...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三]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篇
,木也,夏,火也,火为木之子,故病在肝,愈于夏。子气王而病不愈,至秋则金克木而病甚矣。秋不死,持于冬...
- 《济阴纲目》:[卷之八胎前门·上]胎水肿满(即子肿子满子气)
此证,方名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名曰天仙藤散也。(子气者,因子而肝脾气阻,土遂不能制水,故一香附散足...
- 更多古籍中的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