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抗体

目录

1 拼音

zǐ gōng nèi mó kàng tǐ

2 英文参考

Endometrial antibody

3 概述

子宫内膜(endometrial)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之地,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调节下,产生周期性的剥脱,随月经流出体外,一般不诱发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受到异位内膜的刺激,或经血逆流等因素导致免疫应答紊乱即可产生抗子宫内膜的自身抗体。它的靶抗原主要存在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胞液中,是一种孕激素依赖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6~40kD,富含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EmAb可与子宫内膜中的靶抗原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引起子宫内膜的免疫病理损伤,影响孕卵的着床,在临床早期可能严重干扰妊娠,发生流产。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始于1982年,Mathur最先用血凝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血清、宫颈黏液和子宫内膜中发现。后陆续有人用其他方法进行EmAb的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斑点法、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双向免疫扩散法,在获得纯化人子宫内膜抗原的基础上,ELISA法、免疫斑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且ELISA法还可定量和确定抗体的Ig类别,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4 别名

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5 子宫内膜抗体的医学检查

5.1 检查名称

子宫内膜抗体

5.2 分类

免疫学检查 > 自身抗体测定

5.3 子宫内膜抗体的测定原理

(1)双向免疫扩散法:以琼脂糖凝胶为支持物,将子宫内膜抗原与待测血清分别置于琼脂板孔中,让其向四周扩散,在两者比例适当处相遇形成白色沉淀线,并可测定EmAb阳性滴度。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一般的ELISA间接法相同。

(3)滴金免疫测定法:以硝酸纤维素(NC)膜为载体,使待测血清中的抗体与包被于载体上的子宫内膜抗原(EmAg)结合而被捕获,再滴加胶体金标记的第二抗体探针,阳性反应即在膜中央显示红色斑点。

(4)薄膜酶免疫斑点法:将待测血清滴加于包被有EmAg的NC膜上,并与之反应。再依次用酶标记的第二抗体和酶底物(DAB-H2O2)进行作用显色,观察结果,阳性时出现棕黄色斑点。

(5)间接血凝法(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将人EmAg致敏经醛化的人“O”型红细胞,并与倍比稀释的待测血清反应,观察有无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5.4 试剂

同ELISA法。

5.5 操作方法

同ELISA法。

5.6 正常值

正常生育妇女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一般为阴性,即:①待测血清与抗原孔之间未见有沉淀线(双向免疫扩散法);②待测血清与阴性对照血清吸光度(A)比值P/N<2.1(ELISA法);③载体滤膜中央未见有红色斑点(滴金免疫测定);④膜上未出现棕黄色斑点(薄膜酶免疫斑点法);⑤正常人血清EmAb滴度≤1∶32(间接血凝法)。

5.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抗子宫内膜抗体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志抗体,主要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子宫内膜异位生长于子宫外部为特征)、不孕与流产患者,阳性率可达37%~50%;在一些原因不明的不孕患者中,EmAb检出率高达73.9%。

(2)按RAFS(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分类,Ⅰ~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Ab阳性率高于Ⅳ期,以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患者阳性率最高,反映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新鲜病灶可能更容易诱导体内活跃的免疫反应。

(3)抗子宫内膜抗体亦可见于其他的妇科疾病,如盆腔炎,该类患者也常伴发不孕。

(4)正常生育妇女少数由于经血逆流入腹腔对免疫系统的刺激,血清中有低水平的EmAb存在,阳性率为3%~7%(ELISA法),其中以中年妇女阳性率最高,闭经后EmAb水平下降,渐趋消失。

5.8 附注

(1)待测标本必需新鲜,若不能及时检测,置4℃不宜超过3天,或置-20℃冰箱冻存待检。

(2)反复冻融标本易致测定结果不稳定。

(3)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

(4)每次试验均设置阴、阳性对照。

5.9 相关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闭经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