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仔笠

目录

1 拼音

zhū zǎi lì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仔笠

2.1 拼音名

Zhū Zǎi Lì

2.2 别名

地草果[云南]、毛瓣花、岗菊、雀脷珠、山葛

2.3 来源

豆科毛瓣花属植物猪仔笠Eriosema chinense Vogel,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

2.4 性味

甘、微涩,平。

2.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止咳化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烦渴,肺脓疡,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

2.6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猪仔笠

3.1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3.2 拼音名

Zhū Zǎi Lì

3.3 英文名

Root of Chinese Eriosema

3.4 别名

山葛、大力牛、鸡头薯、鸡心薯、鸡头子、凉薯、山芪薯、地草果。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猪仔笠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osema chinense Vo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多为鲜用,亦可切片,晒干。

3.6 原形态

猪仔笠 直立草本,高15-50cm。块根纺锤形或球形,干时黑色。茎被棕色长柔毛和灰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cm,宽5-15mm,先端钝,基部圆形,两面有白色短柔毛,下面沿叶脉有棕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2朵;苞片线形,有棕色柔毛;花萼钟形,萼齿5,披针形,外面有白色长柔毛;花冠黄色,长约7mm;雄蕊10,二体;子房密生白色长硬毛。荚果菱状椭圆形,长8-10mm,有棕色长硬毛。种子2,小,肾形,黑色。花期5-9月,果期6-11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无荫山坡草地、干旱山顶。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8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肉质,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2-4cm,末端细长,木质化。表面深棕色,有短横列的皮孔和少数支根痕。干燥根表面灰褐色,密布不规则的皱纹。质软而韧,切断面外部谈褐色,内部类白色,带纤维性。气微,味微甘。

3.9 性味

甘;平

3.10 归经

肺;大肠;肝经

3.11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生津止渴;消肿。主肺热咳嗽;肺痈;发热烦渴;痢疾;睾丸鞘膜积液,食积不消;跌打肿痛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炖肉。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3.13 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寒忌用。

3.14 附方

①治新染痰火症:猪仔笠堡猪精肉食。(《生草药性备要》)②治红白痢:猪仔笠同木棉花堡猪精肉食,(《生草药性备要》)③治伤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烦渴:猪仔笠(于品)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④治跌打损伤:鲜猪仔笠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15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止咳化痰,润肺滋肾。

2.《广西中药志》:清心肺,生津止渴。治肺热咳嗽,湿热腹痛。

3.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消肿。

3.16 摘录

《中华本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